城中著名的基金經理黃國英搞講座,每位200多元也能令2000多個名額全場爆滿,實在厲害。雖然大家都清楚止凡對基金經理感覺不太好,但這些免費youtube,看看無妨,想不到有驚喜。大家有興趣不妨看看,我就在這裡分享一些我認為不錯的論點。


一開始黃先生就舉了一個朋友投資白銀的故事,這位朋友多年前得到Jim Rogers對商品投資的啟發,透過孖展投資白銀,而白銀在短時間內急升,於是他賺到了足夠退休的資產,從此就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

黃先生建議大家應該在後生時建立可觀資產,而致富最重要三件事,第一是要在適當時候在適當地方出現,第二是信念,第三是槓桿,而整個講座就圍繞著這些論點去說明。而他還提到,風險管理與知足亦十分重要,他朋友的成功故事,風險管理欠奉,但最重要是他會知足。

基金界還在談港股兩年見30000點,但黃先生則頗睇淡中港股市。他分析,世界於金融海嘯出事之後,大部份地區都早已升破2007年高位,但中港股市則不然,主因是中央政府正在推行反貪,這是有成本的,令本來經濟都不算好,現在就更加不濟。

香港人總喜歡買樓、不動產,就算買股票也特別喜歡地產股、收租股,黃先生認為這是舊經濟,不是適合的時機與地方,不能讓你在這時代發達的。今時今日應該買一些知識型經濟的股票,這些企業有一個特點,是會與既得利益集團對著幹,而每個時代的革命性改變都會如此,這個時代是知識型經濟,既得利益集團是收租、地產、石油類,我們應該棄舊立新。

很喜歡黃先生對買股票的比喻,他指買股票就好像養魚一樣,只不過這條魚不是買來自己養,而是找公司的管理層代養。要把一條魚從小養大,最重要是要看魚的品種,看其是否算是大魚的一類,到底它是一條紅劍還是鯨魚?又要看這條魚是誰人養?在哪裡養?同一個品種的魚,在小魚缸養與在大海裡養都很不同。還要看條魚本身有多大,本身已經養到最大了,要再大就難矣。好像Microsoft這公司,本身已經打敗全地球,還要它增長,難道要它打出太空嗎?

不少人都聽聞80/20法則,今天全球化之下令這法則更明顯,越來越winner takes all。黃先生舉例,香港人很喜歡看韓劇,原來講座之前一年的韓劇總數有105套,有多少人看過當中的大部份呢?很多韓劇說出來都不會有港人認識,但《來自星星的你》就大部份人都有看過。「最好」與「其他」的分別會很大,這個現象於科技年代,全球化之下,將會更厲害。

於股市中投資,不少人認為是在玩一個零和遊戲,亦很害怕大鱷,尤其害怕索羅絲。其實投資不需要有敵人,面對索羅絲,我們不用大戰,反而可以向他學習,以他為目標。黃先生舉了NBA的Lebron James這個例子,James小時候,NBA中最強的是Michael Jordan,但James爸爸決不會因為有個強人在NBA,怕兒子敵不過Jordan於是就叫兒子別發夢了,反而會對James十分鼓勵,叫他應該向Jordan好好學習,他日才會變成NBA內的強人。

投資除了要有信念之外,亦要風險管理。黃先生談到這點舉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大家都知道GEM參加「我是歌手」之後走紅了全中國,賺了很多錢。其實黃貫中也參加了,第一回合就輸了,但黃貫中其實輸了比賽也並無損失。相反,張敬軒則表示不參加這些「假節目」,這就失去了一個爆紅機會。這些「得」可以很多,「失」則不多的機會,很多upside,很少downside,是一個很好的風險管理借鏡。

談到槓桿的風險管理,有如「我是歌手」這類「輸有限、贏無限」的投資工具,黃先生就介紹了新一代的衍生工具,好像「貼價牛熊證」與「末日期權」。一談到槓桿,很多人都會想到孖展,如果google一下「炒股跳樓」的新聞,香港今時今日大約每年平均有一單,以香港股民數量與生活壓力,算偏低。為何這些數字比從前要低呢?黃先生認為這是因為今天的衍生工具有「輸極有限,以小博大贏」的特性。不過,他個人則較喜歡遠期期權,因為「貼價牛熊證」與「末日期權」這類工具只能頻繁地博,追貼大市,與賭博沒有分別,需要不少心力。

有一段影片,黃先生在貶低林一鳴博士,指林博士轉行時表示自己不太了解金融界的工作,連自己與兒子都說服不來,所以根本不太適合在金融打滾。我身邊有朋友十分迷林一鳴博士,把他的著作與文章全看過了,今天朋友對投資的認真,亦是受林博士的啟發。今天給黃先生說得林博士很無用似的,想想我朋友看到這講座的話,應該不太高興吧。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某人可以啟發你,又不代表他能得到別人認同的,平常心吧,朋友。

影片內還談及不少號碼,早前blogger間有不少討論談及Tesla、比亞迪、facebook這些股票,已經很想分享這個youtube,今天終於有時間整理這篇文章,大家有時間也不妨看看這個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