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矚目一戰,最後以香港隊戰和中國隊結束,以弱拒強下兩平中國,香港人自然是歡天喜地。惟《明報》社評卻以《在球場宣泄政治不滿 無助足運更徒生誤解》為題,批評香港球迷噓中國國歌的做法,幾使筆者以為錯入了《大公報》之網站。

足球從開始就與政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現代足球之前身蹴鞠,是古代士兵閒暇時的活動,其實也就是一種練兵方式,可以說足球賽事就是一種小型戰爭。發展至今,代表隊在國際足球賽事的成績往往牽動著全國人民的情緒,勝者被視為民族英雄,敗者隨時被看作恥辱,例如2014年世界盃巴西大敗予德國腳下,隊長大衛雷斯就激動落淚,在鏡頭前向全巴西國民道歉。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形容其他運動尚可,但在足球上卻從來不適用。

《明報》主筆說,以贏得比賽而自詡有優越感,球員看不起對手,球迷蔑視對方擁躉,是完全偏離體育精神,並使足球比賽變質。這似乎將體育精神過份演繹,體育精神是指希望讓賽事在公平、尊重及合倫理的情況下完成的一種價值觀,在港中之戰,香港隊並沒有使用鄙劣手段干擾對手,並不能說是有違體育精神的表現。

那麼球迷的噓聲又如何呢?在足球比賽中,rivalry(宿敵觀)是一種重要元素,以港人最熟悉的英超為例,多間球會之間都有這種敵對關係,如曼聯與利物浦、阿仙奴與熱刺、列斯與曼聯等等,這些宿敵關係或源於地理(熱刺與阿仙奴同屬倫敦市,而且另有恩怨,甚至在熱刺的官方網站中也有記載),或起於歷史(列斯與曼聯源於15世紀時蘭開夏郡和約克郡之間的玫瑰戰爭。),這些球會之間會互相嘲弄,例如熱刺球會曾經製作網頁「紀錄」阿仙奴長達九年的無冠時間;曼聯球迷經常恥笑利物浦未曾奪得英超冠軍(自詡有優越感)。球迷也會創作歌仔嘲弄宿敵,歌詞不止粗口問候家人如此簡單,簡直是從方方面面,「有位就入」(球迷蔑視對方擁躉);宿敵關係不止球迷層面,球員也是如此,像加利尼維爾與加歷查這對曼利歡喜冤家,從球場內鬥到外,現在一同擔任球賽評述仍然會互相「抽水」(球員看不起對手)

利物浦球迷多年前挑釁曼聯,「拎到18個聯賽冠軍先同我講嘢!」多年後被反抽水。

利物浦球迷多年前挑釁曼聯,「拎到18個聯賽冠軍先同我講嘢!」多年後被反抽水。

 

影片是曼聯球迷一些抽宿敵水的歌仔,包括人身攻擊利物浦前球員蘇亞雷斯那副哨牙越位、曼城主場坐不滿、甚至嘲笑利物浦市人失業等等。

若在《明報》主筆眼中,以上種種自然大大違反了體育精神。然而英超賽會乃至足總卻從未批評過這些行為,筆者更可以大膽說一句,足球競賽沒有這種rivalry,會少了很多樂趣。在「國際標準」中,什麼才是違反體育精神的行為?插水是其一,因為是欺騙球證從而得益,影響了球賽公平;球場上甲隊有球員受傷,甲隊將球踢出界外暫停比賽,乙隊擲界外球不給回甲隊而是繼續進攻是其二,這算不君子行為。

在球迷層面,抽水唱歌通常沒大問題,除非涉及種族歧視才會受罰;球員之間也是,球星泰利及蘇亞雷斯都曾因為涉嫌發表歧視言論而被罰。綜觀香港球迷該晚也只是親切問候了中國球迷的家慈,並無涉及種族歧視(最多是性別歧視),這種情況在世界足球場上只是小事一樁,不過有些從沒看過球賽的人大驚小怪耳。

《明報》社評亦批評噓中國國歌的球迷,指不應該與蘇格蘭球迷噓英國國歌的行為相提並論,因為「蘇格蘭存在有生命力的獨立運動,這在香港是不可能的。」。

不可能,這三個字在歷史上不知壞了多少好事,蘇格蘭人要奮鬥了多少年,才換來一次公投自決的機會?加泰隆尼亞人在西班牙政府百般阻撓下,也蹣跚走向獨立之路;近至台灣,福爾摩沙人也將會再次以選票重申台灣獨立自主的理想,這些地方這些人應該也聽過無數次「不可能」,但他們還是忠於自己的心,排除萬難向目標進發。

「只有存在有生命力的獨立運動的地方人可以噓殖民者的國歌」這種奇怪論調的立足點在何?能不能是「先噓了國歌,再慢慢噓出獨立意識,發展出有生命力的獨立運動」?噓國歌、舉起"HK is not China"的標語,不正是獨立思想萌芽的啟示乎?

《明報》社評主筆卻服膺於「不可能」這種表面務實主義,實質投降主義的思維,散布「中國對噓國歌不會撒手不管,一管香港就會失的多」的恐嚇,意圖將香港得來不易的自主意識撲滅在萌芽階段中,是在害怕什麼?

文末一貫《明報》式各打三十,要港人北京共同反思,為何港人在主權移交前對中國的體育成就萬分驕傲,九七後卻日漸疏遠。要雞蛋反思自己為何厭惡高牆,這種愚昧論點實在不值一駁。但整篇社評的主旨:「政治意識帶入球場無助香港足運」,卻是筆者欲議之處。

正如社評本身也有提到,足球運動無法完全剝離其政治屬性,甚至可以說,民族意識融入足球正是這種運動充滿激清的最大原因。那幅惹起爭議的"Hong Kong is not China"標語,正是參考了"Catalonia is not Spain"口號,巴塞隆拿作為加泰的球會,這幅標語在魯營球場隨處可見,加泰人的國族情緒支持,正是巴塞隆拿賴以成功的原因之一。

Catalonia-is-not-Spain

不要說巴塞這種豪門,歐洲不少地方業餘小球會一樣有死忠支持者,沒有別的原因,就是「支持自己友」的本土主義。香港聯賽沉痾不起,因素眾多,但常被提到的一點是香港地方主義色彩不濃,南華、傑志這些球會並非代表香港某個地區,縱使是大埔、元朗這些地區球會對碰,也沒有很強的火藥味。畢竟我們沒有「黃大仙區與西貢區有仇」這些歷史恩怨。因此才有人提出香港組織一支球會參加中超聯賽,當代表香港的球會與北京、重慶球會對賽時,那種香港的民族情緒才能激發出來,吸引球迷入場。

事實上,由南華參戰亞洲足協杯四強、東亞運決賽對日本、到今日港中之戰,能坐滿球場也是國族情緒在背後支撐,否則如梁國雄所說,兩隊都球技一般,為何不看西甲英超?

因此恰恰跟《明報》主張相反,國族情緒帶入球場,才有助香港足運起死回生,球迷的直接支持,比什麼山雞計劃有效百倍。也只有坐滿了球場,港共政府才會開動腦袋,「考慮」如何支援香港足球。

筆者擔憂的反而是這種國族情緒只在港中對賽時才出現,但香港對其他外隊時球迷仍是一副WFC的態度,甚至是反過來支持外隊。但看到本土主義在香港發展日益成熟,香港獨立自主價值觀繼續茁壯成長,筆者願意發一個夢,夢見日後香港對不丹之類的友誼賽,也仍然能坐爆旺角場。

 

作者:老駱(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結合國族意識,正是港足復興之道(老駱)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