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對中國海洋政策算是有點研究,原本也想在及後的日子裏談談中國的海軍發展及政策制定。謝謝蒸生的投稿講及他對南海局勢的看法,他的文章確實很詳細地談及南海當今局勢,但筆者則有幾點想補充。
中國的策略:主權爭議的背後
1949年,中國海軍正式成立,但由於設備不完善,一直沒有明確的定位,多以用作邊防或協助陸軍執行任務,簡單來説就是「存在」那麽簡單。自1985年劉華清提出中國首個海軍策略,中國的海洋政策慢慢由邊防轉移到近海。踏入二十一世紀,這個戰略重心由開始轉移至遠海(中國海洋政策發展有時間再談)。2010年代,中國的海軍的確強大了不少,而在2012年及2013年,胡錦濤及習近平先後明確表示中國要成爲「海洋強國」,現在亦成爲國策。這其實是中國外交政策的一個轉捩點,皆因長久以來中國是大陸勢力(continental power),專注於國土上的發展,而把眼光放到發展其海洋勢力(sea power)算是中國意圖崛起的徵兆。
但這又和南海有什麽關係呢?地理上,中國被黃海、東海和南海所包圍,被南韓、日本、台灣、菲律賓所形成的島鏈所困住,無法直接與大洋連接,成爲海洋強國。換句話說,若能在南海上有主導權,等同有機會連接印度洋及太平洋,掌握連接兩洋的海路,對中國發展海權有莫大裨益。
著名的島鏈。
對内,南海是中國的近海,若不能成爲世界海洋強國,成爲地區性的海洋勢力亦無不可。思維上,中國有天朝大國的思想,視東南亞國家為自己的弟弟,不齒於各位弟弟聯合對抗自己,所以在南海問題上,要麽你們一個個求我,要不別出聲;實際上,中國深知自己無法抗衡多國,亦忌諱一些擁有實力不錯的海軍的東盟國家,如新加坡和印尼(先不談美國這個X-factor),所以要求談判的對象是個別國家而不是東盟。而最重要的是,即使中國說這是主權爭議,事實上它也無法拿出像樣的證據,所以不談判也就是最好,沒有歸邊統戰之類。
所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則不算是解決南海領海/土爭議的方法,它只是中國避重就輕去得到最大利益的方法。中國知道自己最大的本錢就是經濟利益,而當現今海權也強調海上經濟利益的時候,正對中國的胃口——透過強大的經濟利益而建立其地區性的海權。事實上,中國75%的海運需要通過馬六甲,可算是掌握中國的經濟命脈。那麽,爲何近幾年的人工島、黃岩島案,中國會如此強硬呢?如其說侵犯主權,倒不如是侵犯中國的海上經濟利益:如果中國失去開發權,還有經濟利益可言嗎?
總括而言,中國沒有想過去談判,亦沒有想過發動海戰的必要,現在發展海權,控制海洋經濟才是最重要,別忘了南海只是跳台,最重要是它身後的兩個大海洋。
東盟的策略:身份的迷思
不同於中國,東盟國家沒有發展海權的意圖,他們發展海軍本身是因爲他們是島國或者緣海國家,需要保護自己。對於南海問題,除了需要考慮和中國的關係時,亦和自己的身份認同有關。除了菲律賓,東盟國家和中國或多或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在文化上也好,歷史上也好,政治上也好,這也和中國有著天朝大國思想,視東南亞國家為弟弟的原因。多年來,東盟國家不斷在獨立身分和「華夏血統」之間掙扎,導致有時在南海問題上舉棋不定。菲律賓跟中國的感情較少,所以出聲也比較多。
因此,對南海爭議的另一看法,是借「解決」爭議去確立國家的地位,擺脫自身「中國弟弟」的形象,而由於深知弟弟的形象無法和天朝談判,便需借助東盟團結起來的影響力,還有新加坡和印尼等與中國沒有領土爭議的國家的軍力為後盾(而不是美國)。當然,東盟本身也不是太團結,而有些國家,如緬甸於中國關係亦好,亦影響著「解決」爭議的這條出路,但至少未至於出賣盟友利益。在筆者看來,南海爭議的東盟國家其實想解決爭議,但礙於不少原因而受阻,所以過程會非常緩慢。即時黃岩島判詞快將出台(忘了日子),亦不會對現今格局有所改變。
至於蒸兄建議東盟國家與日韓兩國同時施壓,筆者則有所保留,皆因除了中國,日本作爲東亞海上勢力之一(至今日本的海上裝備比中國還是更完善)對南海還是虎視眈眈。別忘了,筆者在上一篇文章曾說過南海如二十世紀的兩條運河,乃兵家必爭之地。
美國的策略:這樣就好
筆者在《美國東亞政策猜想》一文中曾説明美國在奧巴馬任期内所提出的「重返亞太」政策效用十分有限,皆因外交重點被放到反恐之上,東亞反而不是主要戰場。即使上個月奧巴馬總統談訪越南,實際上對南海爭議無多大影響,畢竟作爲海上霸權美國一直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去不去一趟越南不會對事情有多大改變。正如筆者所言:「(美國)仍然繼續以剛柔並重的方式制衡中國,以防它成威脅。」在南海問題上,美國一直比較曖昧,這在於它其實不想解決,亦不想東盟及中國真的「擱置爭議」,以此來制衡中國的勢力。
而在海權發展方面,美國一直擔心中國海權過於強大。著名學者Robert Ross早於1999年撰文[1],説明中國是傳統大陸勢力而美國則是傳統海洋勢力,如果中國發展海權,對美國來説必然是一個威脅。而當中國擴展它的海上力量時,南海問題必然存在,而美國便借此來制衡中國。這也說明了爲何中國對美國南海的介入如此反感,覺得它在「指手畫腳」。到頭來,其實就只是一個大陸勢力意圖崛起,但遭海洋勢力所壓制而不滿而已。
總而言之,以東盟抗衡中國,算是美國在東亞的政策,使之能減少投入。因此,筆者不太同意美國是東盟的後盾,反而中國和東盟皆是它的棋子才對。
總結:亂中有序的南海
由於害怕離題,筆者在此收筆,對於美國的海洋政策,還是另外撰文詳述。總結來説,筆者同意蒸生題目所言——「南海爭議、無日無之」(雖然在文中看不出明顯的論據)。筆者在這篇文章主要補充了除主權外各方對南海的態度和政策。中國、美國、東盟皆不會屈服,無法令對方屈服之餘,亦無意令對方屈服。反之,爭議持續,有時對各位政客都有利。除非中國或者美國其中一方倒台(也就是亡國),否則的話南海爭議不會有解決的一天。當大家各懷鬼胎的時候,將問題避重就輕往往是聰明的辦法。長久而言,南海只會是一個亂中有序的地方——問題仍然會存在,解決的話還是慢慢等吧!
Footnotes
(↵ returns to text) Ross, Robert S. (2010) The geography of the peace: East Asi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 Breslin S and Higgott R (ed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64-100.↵
作者:小西毒(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淺談海權(二):回應蒸魚安對南海爭議的看法By(小西毒)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