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逾百的士司機發起行動,慢駛往政總,抗議Uber等打車App,引入白牌車、客貨車等「搶飯碗」,要求當局嚴厲取締,揚言一旦不獲正面回應,不排除發動罷駛甚至堵路,網民洗板一面倒奚落的士司機。其實這絕非單一地區事件,而是世界性現象。特別中國各地今年發生多宗同樣事件,逾千的士司機罷工,包圍市政府,多處交通大擠塞,要求政府取締打車App,抗議各種專車、快車低價搶生意。法國、台灣等早前也發生業界抗爭。其實,早在去年,有先見之明的人,不少3已預見服務業「觸網」後(即是現在的所謂「互聯網+」或O2O),將出現大量此類爭議

自從總理李克強兩會喊出「互聯網+」口號後,各級政府、電商、傳媒,都大肆宣傳,彷彿這是在新常態下的唯一出口。不過,的士抗爭正好證明了「互聯網+」其實有辣有唔辣,是把雙刃劍。包括筆者在內,大家都看到「互聯網+」將會顛覆各行各業的趨勢。但在「互聯網+」大躍進的中國,這兩年簡直一日千里,例如的士業已經嚐盡整個full circle的甜酸苦辣、變得面目全非。當然香港的士業也正式感受到新潮流的壓力,相信行業大洗牌不會太遠,拒載、兜路等惡司機被淘汰再自然不過!
筆者上年曾撰文評論,自滴滴、快的掀起燒錢大戰後,的士行業生態開始急速出現改變,所有司機變得越來越依靠打車軟件,而隨着專車、快車(大家當然知道,其實是在打車App掩護下,遊走法律灰色地帶的租車公司、白牌車、業餘司機。前者專門接商務客、後者接短途客)的崛起,傳統的士司機的生計,正逐步被蠶食,前後兩年時間,整個行業勢力平衡已然改頭換面。內地司機迅速由平台送錢巴結的對象,淪為弱勢群體!

在打車App出現前,的士司機是個講經驗、有竅門的行業,資深司機懂得在最適合時間,去適合的地方搵客搵大單,避過塞車高峯期,熟行不熟行,收入上可以判若雲泥。但在科技支援下,新入行、經驗淺的專車、快車司機,靠着打車App的定位系統,及軟件系統的支援,便能夠大量搶單,收入直逼資深的士司機,結果不管你主觀意願,司機都淪為系統機械指揮的接單工具,新手收入贏老手、盲拳打贏老師傅。

打車App剛剛起步的蜜月期內,不僅對於在交通繁忙時段截不到車的乘客是喜訊,對於新入行司機也是喜訊,並且滴滴、快的又慷慨大灑金錢補貼,於是人人高興,世上當然沒有長期的免費午餐,滴滴、快的在佔據市場後,年初合併,為了賺錢推出快車、專車。好了,過往早晚繁忙時段、塞車位置、偏僻地方等被資深司機視為「豬頭骨」的定單,在打車App平台協助下,一一被引進的白牌車填補。漸漸內地的士市場份額開始被專車、快車侵蝕。當然,乘客是不會管司機有牌沒牌,只要安全就OK,總之多了便宜的選擇、解決了問題,乘客自然開心。


 Farewell, Taxi Driver!

 https://www.facebook.com/wuweil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