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作者提供
香港確診首宗經輸血感染的日本腦炎,衛生防護中心大為緊張,在蚊患嚴重的天水圍嘉湖山莊舉行健康講座,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更責成醫管局及衛生防護中心檢討輸血服務。
不過,本會翻查《香港健康數字一覽》, 2016 年全港只有兩宗日本腦炎的呈報個案,死亡數字更是零宗,相比起造成 159 宗死亡的結核病,實質健康威脅相去甚遠。
市民關心日本腦炎和其他傳染病的傳播,是因為大家都會覺得生命寶貴,一宗死亡也不應該出現。
如果我們告訴大家,有一項「疾病」,每日會導致五個人死亡,但不論是食衛局,還是衛生防護中心,都沒有採取任何的措施防止,大家是否覺得驚訝?
那種「疾病」,叫做空氣污染。
在過去五年,與空氣污染密切相關的心血管疾病與呼吸道疾病,總共奪去了超過 100,000 人的生命,佔總登記死亡人數超過四成。不論是日本腦災、肺結核還是其他傳染病,與之相比較,佔一個零頭也不到。
食衛局之所以沒有採取相應措施控制由空氣污染導致的疾病,是因為他們只強調由個人習慣層面著手,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去減低疾病的產生,但卻忽略了諸如路邊空氣污染等環境健康風險的控制。
最具體的例子,是衛生防護中心的「行為風險因素監測數字」之中,只有監測市民的飲食習慣和吸煙習慣,但卻沒有資料呈現市民每日在路邊曝露於空氣污染的時間。
最簡單的邏輯就是,每曝露於路邊空氣污染的時間越長,患上心血管及呼吸道疾病的風險就會越高。所謂預防勝於治療,食衛局實在有必要掌握市民曝露於路邊空氣污染的時間及行為特性,以便跟隨世界衛生組織防護及控制傳染病的行動方案,控制心血管、呼吸道疾病及癌症等與空氣污染密切相關的非傳染病死亡率。
路邊空氣污染與健康的關係,並非三言兩語可以講清楚,其中一個重點研究方向,是健康的城市及交通設計,本身就是未來世界城市的發展方向。根據《刺針》的研究,假如在倫敦、哥本哈根、德里及波士頓等地區進行城市再改造,是可以有效控制各種環境健康風險,包括路邊空氣污染等,從而增進市民的健康。
要踏出第一步,食衛局必須認識到空氣污染作為公共衛生威脅的嚴重性,就路邊空氣污染曝露時間等資料進行搜集。在本會《2017 年上半年空氣質素回顧》發佈會中,曾要求食衛局回應市民健康未受充分保障的問題,不料局方代表只透過報章回應,空氣污染是環境局範疇而不予評論。健康空氣行動已經把發佈會的報告電郵予食衛局局長陳肇始,希望能夠得到正面的回應。
請立即按此聯署要求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其首份施政報告,責成食衛局訂立行動方案,重申空氣污染為公共衛生危機,以預防醫學的角度減低空氣污染引致心血管疾病及呼吸道疾病等風險。
比日本腦炎更恐怖的健康殺手
https://www.facebook.com/cleanair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