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看見HK01的一篇文章《打跛雙腳唔駛憂?NBA球員破產四宗罪》,講述NBA球星的財務問題。看完之後,又令止凡想起以前的文章,包括《高薪族的理財能力》,薪高糧準不代表財務好。還有《米高佐敦晉身十億美元富豪》,退休NBA球星若懂理財的話,本身有豐厚身家作起始,與不善理財的一群實在有天壤之別。
NBA球星的收入可以有多誇張呢?文章計算過,以一個香港入息中位數月薪萬五港元的打工仔,要用44.4年時間才能獲得一個「普通」NBA球員一年的收入,即百萬美元年薪。雖然這些收入不是全數落袋,而是需要減去聯邦稅、洲稅,加上經理人佣金,球員薪金真正收到的大約四成,但對打工仔來說也是天文數字。
既然收入這麼高,為何仍有六成NBA球星,在退休後五年內破產呢?HK01那篇文章就提出了幾個原因,這變相讓我們知道做什麼行為會失去自己的財富,不去幹的話,累積財富成功機會理應大增吧。這令我想起芒格所言,All I want to know is where I'm going to die, so I'll never go there,大意是「讓我知道自己將在哪兒死去,我就永遠不會去哪兒。」
其實所提的原因,來來去去也是幾個論點,包括過度消費、理財不善、私生活不檢點、低估稅項等。有趣的是文章舉了一些實際例子,讓我這個曾經為NBA而著迷的小伙子,看到份外感慨。
當中有當年Jordan復出年代之後火速上位的Iverson,他個子不高,但爆炸力超強,技術高超,在球場上不知玩死多少高個子。記得他帶有一點壞孩子的味道,本身犯過事,後來從良的球員,最近更選入「名人堂」,非常有故事性。
文章估計Iverson的球員合約加上波鞋及廣告合約,身家應一度達至四億美元,但有報導指他與前妻吵架時曾說:「我現在連一個漢堡包都買不起了!」還要前妻給他60美元應急,皆因沒有好好控制消費,理財知識欠奉。
另一個是當年偶像之一,Jordan在公牛隊中的兄弟Pippen,記得當年他在公牛隊簽了長合約,即使拿了6次總冠軍,收入也沒有特別高,離開公牛後終於簽到一份高薪合約,最後賺取 過億美元。不過原來他不善理財,以400萬美元購買他沒有享受過的噴射式飛機,加上投資失利,一度欠下1.2億美元債務。
還有一位是「入樽聖手」Shawn Kemp,當年覺得他作風很沉實,也是不少身邊朋友的偶像。原來他財務上出問題主因是年青時,已經和6個女人生了7個小朋友。還記得打golf的那位Tiger Woods,離婚後的身家被分掉,還要付贍養費,財務損失數以億計。Shawn Kemp如此多產的「戰績」,後果可想而知。
還記得自初中開始就喜歡打籃球,不是普通的喜歡,簡直是狂熱,因為是在學校中任何機會都會去打籃球的,包括小息、午飯、放學等,同學們經常打到全身臭汗,真的連底褲同襪都濕透,然後就回課房「風干」,回想起來都實在難以想像。
喜歡打籃球,對NBA就當然著迷,家中零用錢不多,但也會省錢儲蓄買波鞋,有時又會買籃球雜誌來看,更會錄下亞視播出的NBA比賽,在家看完一次又一次,學習球星的動作。雖然當年對財務沒有多少概念,但感覺上NBA球星的收入是幾世都用不完的財富。
今天回看,自己又「入世」多年,完全明白「富不過三代」的意思,如果財商不能流傳,有多少財富也能被敗掉。NBA球星跟其他運動員一樣,30多歲前,短短十多年時間就要賺下一生人的金錢,雖說他們大多有能力一下子賺下普通人幾世也賺不了的錢,然而,把數以億計的資金放到一些沒有財商的年輕小伙子手上,出來的後果不難想像。這情況有如叫一位小童駕法拉利,不出事才奇怪。
見到當年自己喜愛的球星有如此的財務問題,其實心裡不太安樂,一來他們沒有當年的賺錢能力,二來他們曾經輝煌過,讓他們腳踏實地、從頭再來也好像有點「離地」,唯一想到的是希望他們還可以運用那過氣的名氣做點事,利用往日球星的身份,再次製造現金流,保障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