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上映的王晶電影《賭城風雲III》,引起全城熱話,反應兩極。沒錯,王晶以前的確拍了不少大收的喜劇,但假如不談政治,只以戲論戲,《賭城風雲III》究竟質素如何?喜劇有沒有高手與低手之別?還是,動作惹笑、畫面核突,務求令觀眾縱聲大笑,就是評價喜劇唯一的標準?電影是藝術,雖然面向大眾,難免通俗,但喜劇屬於電影,當然有層次高低之分,絕對沒有什麼「好笑就是水準」、「見人見智」。
喜劇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盛行?一般認為,關鍵是電影業發明了有聲片。以經典喜劇《The Philadelphia Story》(1940)為例,對白精警,人物機智,妙趣橫生。單單欣賞演員間沒完沒了的「鬥咀」,已經令看慣無聲片的觀眾,大呼過癮,刺激了喜劇類型電影的誕生。
因此,喜劇的靈魂,在於對話。對白的水準,也是衡量一部喜劇層次高低的重要元素。
高乘喜劇、低乘喜劇
若很粗疏地分類,喜劇可以分作高乘喜劇和低乘喜劇。學者鄭樹森指出,英美劇場認為高乘喜劇,必須在知性層面有所訴求,以對白刻劃人物,帶出思考。低乘喜劇則訴諸感官的即時享樂,以誇張的肢體動作為主。
除了要有妙如連珠的對白,高乘喜劇的笑聲背後,必須探討人生,發掘人性的弱點,批判社會的不公。雖然批判未必尖銳,也不需要尖銳,但至少要引起觀眾的思考。例如早前大收的《實習冇限耆》(The Intern),對白精彩,節奏明快,也探討老人和女性的社會角色問題。
相較之下,低乘喜劇卻大異其趣。低乘喜戲充斥肢體動作,刺激直接快速,但流於五官。對白多是沒有意義,用語粗鄙、色情低俗。還有一個提示,就是笑點之間並不連貫,因為低乘喜劇不重視劇情,也不在乎因果,也對人生社會毫無反思,可以看完即忘。
因此,當我看到人民網評論指出,雖然《泰囧》笑點低俗,但結構、衝突、節奏上乘,因此藝術水平不低,我並不同意。因為,喜劇真正的靈魂,是大笑過後的思考。動作引人發笑,不難,是低手。精彩對白背後意義的惹笑,極具巧思,才是真正的高手。因此,《實習冇限耆》是高手之作;《泰囧》 、《港囧》、《尋龍訣》一類的,以感官的即時發泄為主,都屬於低手之作。
為什麼我們愛看喜劇?
儘管看電影與否,完全是個人的選擇,喜歡看低乘或高乘的喜劇,旁人或難以理解。
但我們還可以問:為什麼明知一部笑片低俗,像棉花糖一樣,中看沒內涵,觀眾還是「一車車」趕著入場?
一個人解釋另一個人的行為,總有很多說法,但我認為,原因其實很簡單。現實已經夠殘酷了,為什麼我還要《十年》提醒我的未來?香港人的生活已經夠慘了,為什麼我還要《踏血尋梅》來提醒我,香港邊緣人士的切膚之痛?
因此,不難發現,喜劇中的主人翁,都是非富則貴。就算不是上流社會,至少也出身中產,從《實習無限耆》到《賭城風雲III》也如是。因此,就算笑片沒有內容,觀眾也只為了在電影中,投射現實中無法實現的可能性。
所以,衡量一部笑片是高手還是低手,還是有根據的。《賭城風雲III》到底屬於高手還是低手?交由入了場的讀者,自行判斷,答案呼之欲出。
不過,更有趣的是,一個不重視香港人的導演,貶低侮辱港人,為什麼人們還是願意掏荷包進場?是不是,也有點因為現實的無可奈可?
參考:
鄭樹森 (2005) 電影類型與類型電影,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人民網: 「三俗」電影票房為什麼這麼高 http://media.people.com.cn/BIG5/n/2013/0114/c40606-20188344.html
作者:高堡戍(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高手或低手?應該如何評價《賭城風雲III》?(高堡戍)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