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留不住許多對我們有著文化價值的建築與人情小店,但藥房這件雞肋卻存在至今。有關藥房失實的新聞已經不是新鮮事,種種視法律如無物的舉動,藥房都曾做過。其實到底在現今的香港,還有什麼非要到藥房買不可?現在藥房中的「藥」字已經是名存實亡,它們售賣的大多是紙巾、奶粉、尿片、牙膏等嬰兒與日常用品,與超市和759等商店所賣的貨品其實相差無幾。真的要買成藥的話,亦有萬寧與屈臣氏等店鋪,雖說這兩家都是財團旗下,但最基本他們賣的都是明碼實價。至於參茸海味,倒不如去海味街或者樓上及大棧等門市,在這假貨橫行的時代還有著一點安全感。藥房,好聽一點就是包羅萬有,但其實說明了就是沒甚特色。

本來藥房如果保持著貨真價實的口碑的話,尚有一息生存的希望,但總有一些敗類,為了在一兩宗生意賺取暴利,而賠上了自己,甚至是整個行業的聲譽。雖然執法上或者有一定難度,但商譽一但不再,就很難再吸引客人前來。現在的藥房,不但本土市民大多避之則吉,就連旅客在連番受騙後,亦都開始對藥房失去信心。試問一個不論本地與外地客都吸引不到的行業,如何繼續生存?現在即使藥房消失了,它所售賣的貨品在其它地方亦可以輕易找到,而原本藥房的客人都可以輕易被其他商店吸收。就像是押業一樣,當銀行與不同財務公司成為了借貸的主流,押業的生意同樣受到很大打擊。但押業有一個好處,就是只要你身旁有值錢之物,都可以馬上換上現金應急,對沒有物業與良好信貸記錄的人,無疑仍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藥房呢?它缺少了別人不可比擬的優點,就算被時代淘汰了,也沒半點可惜之感。

沒有明顯優勢,加上多次的不良營商手法,藥房衰敗半來就是早晚的事。,加上自遊行下降所帶來的打擊,看著一間又一間的藥房倒下確實也是一件樂事。我在等待藥房消失的一天,若果那一天香港最後的一間藥房倒閉,藥房正式從香港消失的話,我想,我是會開香檳慶祝的。

 

作者:毛言地(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我在等待藥房消失的一天(毛言地)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