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2015年9月9日之後,成為了英國歷史以來在任時間最長的君主,不過在人類歷史上,她的君主在位時間不入前十,不過也已經距離南越趙佗不遠矣,如果女王能將記錄殺進前十,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樂觀其成。
在這個英語世界普天同慶的日子裡,粵人的世界當然要借古鑑今,以錯譯真來重申審視當年日不落帝國這套君主立憲制為何可以生生不息。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現代人類文明所篤信的民主制度很大程度來源於十七世紀英國哲學家John Locke的筆下著作【政府論】,他反駁了君權神授,是社會契約精神的堅實支持者。不過我們千萬不要忘記一位同樣來自於英國的重要哲學家,他就是十八世紀主張效益主義(功利主義)的Jeremy Bentham,一位古典自由主義者。
有學者將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形容為人類歷史上其中一種最成功的制度,原因是他們認為君主立憲制是同時融合了君主制和民主制的優點。如果我們細心考究,就會將問題帶入一個有趣的層次;表面上英國有民選議會,分上議院和下議院,下議院的多數黨領袖自動成為首相,不過前提是要得到王室的認可,也就是俗稱『確認和任命』。如果用較為簡單的方法去解釋這個遊戲規則,就是人民用選票推舉出代議士,而這些代議士裡面最有能力的人會成為國家領袖,但這個國家不屬於人民而是皇室的,所以這位當仁不讓的領袖依然要經過皇室的考核:看看你夠不夠靚仔、有沒有道德光環、是否敦厚老實,而最重要一點就是必須忠誠於皇室。當以上條件都滿足了皇室要求,你才是真正的英國首相,而且在嚴格的憲法上,皇室是可以因為哪怕你不夠靚仔而不對你進行任命,可見所謂的英國首相在皇室眼中其實只是『前一秒是救星,後一秒是屌那星』,情況就像在較早前香港社會曾經有人討論過一條有趣的問題:即使一人一票選出來的特首,但中央政府不任命又會如何?
讓我再簡單一點去解構這個問題,假設現在香港將英國整套制度搬過來,但香港沒有類似皇室的東西?把中央政府代入到皇室這個角色就OK了,這條通識題立即明朗化(但千萬不要誤會土共認識什麼是社會契約)。
為何大家要去理解這些社會契約背後的精神?因為經驗主義會為我們處理身邊的現實政治問題帶來啟示:當我們去思考這些社會公共性問題的時候,首先要把腦袋boot機,把Bentham的功利主義load出來,而功利主義最核心一點就是:追求福祉最大化。拿英國君主立憲制作為例子,我們要問的只是幾個簡單問題:為何人民會承認國家屬於皇室這種事?為何皇室沒權干預國事卻可以對首相指指點點?為何首相對著君主這隻『冇牙老虎』也要恭恭敬敬?君主擁有否決議會法案的能力卻為何不干涉朝政?
以上問題都是基於功利主義的:盡可能量化一切。左翼口中的所謂社會正義、道德戒條當然無法量化,但是英國的君主立憲制裡大多數問題都可以量化。
原則上,人民不會同意國家屬於皇室這種事,皆因這牽涉到社會契約形成之前的自然權,但英國人很聰明,他們不會在此問題上爭論,因為自從十七世紀John Locke主張私有財產要得以保護之後,所謂的『國家屬於皇室』只是一個對於皇室比較體面的說法,既然政府與皇室都不能侵犯私有財產,那麼目前在英國擁有地權的人,是否已經搶奪了本應屬於皇室的國家土地?這是人民和皇室之間基於功利主義的默契,皇室不貫徹保障私有財產,結果就是重演法國大革命人民宰殺皇室的一幕。
如此類推,皇室為何能夠對首相指指點點也是源自於人民、皇室和政府三方之間的基於功利主義的默契——人民當然可以推翻皇室和政府,但政府同樣可以對人民實行高壓獨裁統治,而正因為大家都不想走到這一步,所以互相形成一種共識——讓皇室和政府之間產生一種絕對不互相依存甚至對立的局面,當然,如果你知道丘吉爾為英國皇室掩蓋醜聞的歷史,那就牽涉到另外一個層次的討論。
歸根究底,我們要明白所謂的完善制度,必定是基於利益制衡而非權力牽制,因為權力互相牽制的前提必定建基於各自守護所屬的利益共同體,所謂的全民制憲精神也應該首先基於功利主義,無論你是大政府主義的捍衛者還是自由市場的篤信者,理性利己是讓你成為高質素公民最低限度的條件。因為只有這樣,你才不會糊塗的讓出自己的公民權利。
作者:FC-Radio台長(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君主立憲基於功利主義(FC-Radio台長)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