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我們經常說的互聯網入口, 如即時通信、視頻、地圖、購物、搜索、新聞都是被說得比較多的互聯網入口,那麼「通知」為什麼被說成是下一個互聯網入口?

 

就目前理解,「通知」應該有兩層意思,其一是手機「通知欄」,其二是應用「通知」信息。先說「通知欄」,在andorid、iOS的新版本,通知欄有了很大的變化,簡單而言就是越來越完善和開放,很多業務可以直接在通知欄完成,比如回複信息、查看天氣/股票等在通知欄直接完成,無需打開相應的app。由於通知欄是操作系統所把持的,所以實際決定這個入口的是Google和蘋果。從用戶體驗角度看,更簡單的操作無疑是好事,操作系統也非常樂意讓通知中心越來越完善。從這個層面看「通知」成為入口是必然的趨勢,作為APP產品要努力讓業務操作往前移,讓用戶在通知欄即可完成大部分操作,「無APP化」的趨勢對用戶來說是更方便,但對產品方來說就更大挑戰,因為產品與用戶見面的時間可能更少。

 

接著說說第二個「通知」,即通知信息,絕大部分app是非常依賴推送通知來喚醒用戶的,特別是那些不常用的app。iOS的app store大概有1~2百萬個應用,如何讓你的app成為用戶手機上的其中一個,這是個「哲學」問題。微信、優酷、微博等超級APP已經佔據我們80%的時間,其餘的app只能爭取成為20%時間內一員,遺憾的是大部分app連這20%時都爭取不到。

 

所以有一個趨勢就是通過超級app進行導流和業務無app化,這個方式典型代表是微信生態的服務號,微信通過公眾號幫助產品/服務創造一個用戶入口,用戶通過公眾號使用第三方的服務或者跳轉到app上的服務。這是一般app的無奈選擇,也是正確的選擇,因為有導入總好過沒導入,而對於超級app而言是非常樂意構建這個生態。 這個生態的關鍵是超級app的開放程度究竟如何?這個趨勢的後續發展是其他超級app也會逐步開放讓第三方提供服務,比如支付寶、淘寶、百度等都接入更多第三方,因為這樣更有助於鞏固自己的超級app地位。隨着超級app里第三方服務增多,如何在超級app內吸引更多用戶又將成為業務運營者要考慮的事情,作為一個普通的app,在手機內要搶佔通知欄,在超級應用內就要搶推送通知,如微信公眾號的推送通知,微信限制比較死,訂閱號每天1條,服務號周1條,不過聰明的服務號app還是可以通過客戶接口為自己創建更多向用戶推送的機會,從而獲得更多用戶使用時間。超級app內的第三方服務與用戶連接的核心就在於「通知」。

 

在當前的超級app與第三方服務關係中,第三方是處於非常弱勢的地位。以微信為例,基本上遊戲規則都是微信內部制定,第三方只能遵循,如48小時的響應限制、每周只能發一次推送,這些都應該業務負責人方自己制定的事情,單純說是保護用戶免受打擾,根本就是扯談,用戶覺得打擾,不關注該公眾號就是,無須微信來制定這個規則。 我的理解這種關係是因為當前還處於非常粗放的狀態,一方面是這樣業務形態還處於早期,一切都不成熟;另一方面是尚處於無競爭狀態,比較超級app中,目前也只有微信能說得上承載第三方業務,其他如百度、支付寶才剛剛開始,規模尚無,更談不上與微信競爭。我們看問題要看發展,這個局面一定會改變,受到壓迫的第三方業務負責人一定會找更開放的平台或多找幾個平台落地,只是這樣的平台(超級app)還未有出現。

 

這類開放的超級app有可能從當前的超級app轉變過來,也有可能從新創業公司中來。以米國為例,應用IFTTT有可能成為一個開放的超級app,因為它的定位就是連接一切,幫助人、事件、應用建立連接。另一個方向是從業務整合角度出發,幫助個人或企業整合各種業務,從而讓用戶可以在一個app使用多種業務,比如企業溝通應用slack,整合多種IM、雲存儲、項目管理等企業服務。這兩個產品有一個共同的促成背景是API普及化。因為當前大部分互聯網服務都會提供API,這也是一個發展趨勢,因為開放能夠企業你帶來更多合作者。

 

這可能是兩種超級APP的成長模式,應該還有其他,只要足夠開放,幫助用戶的同時,可以吸引更多合作者聯合起來建立生態。下面將從一些問題和網絡發展說說有關我對「通知」的理解。

 

信息過載與通知

 

互聯網讓我們信息創造或獲取變得非常容易,從而讓我們進入了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獲取自己需要的和合適的信息已變成一個體力活。搜索引擎、微博、各類個性化閱讀app都是幫助我們優化信息排序,降低篩選信息的難度,當前從網絡獲取信息是主動行為,我們至少要到搜索引擎輸入關鍵字、打開微博看信息流、打開閱讀app看新聞,但我們變得越來越懶,微信改變了我們閱讀習慣,我們只需要看微信推送過來的公眾號信息。

 

由於每個人每天的注意力有限,大家都在爭取用戶的注意力,而憑什麼勝出,我覺得憑的就是內容的精準化,如何在合適場景給人合適的信息,這是個工程問題。 基於大數據的興趣推薦、智能推薦的話題從來就沒有停過,但真正能夠捕捉你具體興趣並推薦內容的還真沒出現過。也許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非常成熟時,智能推薦有可能實現。

 

換一個角度去看有效獲取信息的問題,如果在內容精細化和需求具體化兩者下功夫,也許能夠有效解決部分信息過載的問題,舉幾個例子,1)我買了兩隻股票,我只想看這兩股票相關的新聞,並在這兩股票上下波動5%時提醒我。 2)我想買二手單車代步,如果附近有人轉讓,我可以及時知道。 3)某電影上線時,有提醒我去看。

 

這三個典型是具體事件、具體問題,如何解決? 簡單的方案是:比如一個股票app可以解決例子1,一個二手買賣app解決例子2, 一個電影訂座app解決例子3。 但問題是用戶為什麼要安裝3個app來解決自己可能只用一兩次的需求? 另外產品設計總是圍繞關鍵需求,那些次要需求可能不會被實現,意思是你可能在這些app內永遠等不到滿足以上需求提醒功能,只能人肉跟蹤。

 

是否可以讓將三個app的功能拆解,用戶自行調用。 過去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每個網站或產品都是獨立的個體,數據是不開放的。但隨着API應用的普及,這樣的方案是不難實現。微信的服務號可以理解為這類服務形態的雛形;而用IFTTT來舉例會更接近,因為IFTTT和合作方正在不斷增加各種服務能力,而這些服務都是通過API實現。不管是微信還是IFTTT,有一個共同點是推送通知,就是告訴你某個事務完成或開始,基本上所有事務都是通知來觸發啟動、狀態跟蹤或結果告知。通知在這種業務形態有很重要作用。

 

移動互聯網與通知

 

「通知」在移動互聯網已經是標配,不管你要還是不要,app都會給你推送,所以我們關閉了大部分的app通知。為什麼我們會關閉大部分app通知? 因為他們給我們推那些沒用的東西,我不關心的東西。本質來說我們不是討厭推送,而是討厭胡亂推送。商人都是貪婪的,他希望所有安裝了他app的用戶經常打開他的應用,所以才有那種不管有沒有信息,反正每天至少推送一次,做的人多人,整個市場體驗就差,結果是用戶若非必要,默認關閉大部分app通知。

 

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出路是用戶自定義通知系統,不是用戶定義那個app能或不能通知,而是定義app內的那些內容或那些事件能夠觸發通知。在某些考慮比較周到的應用已經有設置有多種的通知開關,方便用戶進行選擇,而避免頻繁通知導致用戶在通知中心切底關閉該app的通知。

 

正如之前提到,超級app將主導用戶的手機,未來大部分app都會主動以提供服務的形式加入到超級app內。當前超級app還是比較封閉而且他整合服務的使用體驗還難以跟單個app體驗相比。這裡潛在一個機會,誰能為用戶整合到合適的服務的同時保證體驗,將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超級app,而符合用戶訴求的自定義「通知」是這個超級app的競爭優勢。

 

智能設備與通知

 

得益於移動互聯網、傳感技術成熟,近兩年智能設備發展迅猛,智能手環/表、智能監控、智能家居等等,但不管什麼智能設備,都有一個向用戶反饋信息的流程,用戶有選擇地做決策。現在智能設備的信息基本是通過手機(android/iOS)反饋給用戶。這裡有兩個疑問,智能設備製作商能否不開發一個app來展示數據? 用戶可否不安裝app也能查看數據? 在這個問題上微信給出它的解決方案,為廠家提供微信調用手機傳感器的接口,配合公眾號的信息觸發和呈現,實現智能設備接入微信。這個思路跟接入產品服務號是一致的,讓用戶不用安裝app就可以使用服務,同時為第三方服務導入更多用戶,從而建立生態。

 

隨着智能設備在生活普及,我們身邊會越來越多智能設備,比如智能鞋、智能掛飾、智能手錶、家庭智能安防,跟app的情況一樣,大部分智能設備我們可能一個月都不需要主動打開一次。設備有什麼信息直接推送通知給用戶即可。 智能設備的通知入口同樣適合於用IFTTT類的APP去承載,至於為什麼要選擇另一個超級APP而不選擇微信,我認為唯一的答案是這個超級APP更開放,廠家可控性更高,同時也能為廠家導入用戶。

 

小結

 

以上是我對移動互聯網與通知的一個理解,我覺得1)大部分互聯網服務將往超級app匯聚 2)開放與合作的app將更有機會成為超級app,3)可自定義的業務通知將有機會成為互聯網入口。花了些時間碼了這些字,當作自己的一些記錄。如果你也對服務定製、通知、推送感興趣,歡迎一起交流討論,也歡迎投資、技術、運營等各類高手交流,如果大家有機會在這領域一起做些東西,那是很不錯的。

 

作者微博:@志超mike

From 志超mike


 「通知」能成為互聯網下一個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