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藤院張陳勇
傳了半年的「謠言」終於落實,1號店創始人董事長於剛、CEO劉峻嶺離職,網上也貼出他們寫的離職信,沃爾瑪隨後宣佈全資收購1號店。1號店最先舉起「網上超市」大旗,直接和大賣場競爭,2013年銷售額過百億,進入電商第一梯隊。「網上超市」概念吸引眾多模仿者,比如大貨棧、後瑪特網上超市、尚帝網上超市、美廉美網上超市、網來客網上超市、聯通萬家網上超市等,模仿者們很快成為先烈。
1號店也被蘇寧易購、唯品會、國美在線等反超,最後創始人離職,這是否意味「網上超市」之路不通,電商無法攻下超市品類?網上超市的出路在哪裡?筆者此前寫過超市電商突圍系列文章,本文進一步解析突圍之路。
悲情接盤者沃爾瑪
於剛、劉峻嶺在離職信中寫道:「這次選擇是我們人生事業中最艱難的一次,也是最難以割捨的一次。我們把1號店看成我們的孩子,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情感。」很多評論文章認為這又是一個資本趕走創始人的故事,抱走別人的親孩子後還趕走父母,都說沃爾瑪太過狠毒。
筆者認為並非如此,1號店三大股東分別是沃爾瑪(控股)、平安、於剛和劉峻嶺。其實平安是最大的受益者,其次是於剛和劉峻嶺,而沃爾瑪只能面對一團爛攤子頭痛。
2008年於剛、劉峻嶺在上海建立1號店,對外公佈的業績為由當年的417萬元增長到2009年的4600萬元,2010年實現8.05億元,2011年27.2億元,2012年68億元,2013年115億元。平安集團2010年5月用8000萬人民幣收購1號店80%的股份,成為控股股東,2010年僅值1億元的1號店當年銷售額達到8億元,增長率1750%。
其實這8000萬元是1號店的救命錢,因為其模式太重,主營超市商品的1號店推廣配送成本太高,很難解決購物體驗的問題。於剛、劉峻嶺雖然是供應鏈專家,曾是戴爾總裁級別高管,但對成本與銷售之間的矛盾也無計可施。當年除了賤賣給平安,沒有更好的辦法,何況平安還給出了無法拒絕的資源支持。
平安投資1號店後全力支持,規定平安集團內部只能通過1號店平臺採購,送給客戶的禮品全面使用1號店購物卡,平安集團積分與1號店打通,引導平安客戶到1號店消費。2013年平安已有3萬億元的資產,年純利潤就有360億元,算巨無霸的支持和催肥吧,1號店真正進入銷售額快速提升階段,2013年銷售額達到115億元,21世紀網曾經報道一號店銷售額60%以上來自平安內采。
雖然銷售額增長,但平安也發現1號店模式無法持續,用導資源的方式催出的是一個泡沫。此時沃爾瑪急於在中國佈局,用4.5億元收購1號店20%的股份。之後沃爾瑪逐步增持對1號店控股。短短2年時間,1號店市值增長20倍,沃爾瑪成為最後接盤者,平安成功套現,於剛、劉峻嶺創立的品牌也找到新的大樹。平安集團投資得到超額回報,於剛、劉峻嶺得名又得利。
沃爾瑪控股1號店後平安減少了支持力度,沒有了催肥劑,銷售額增長停滯,2013年之後,1號店再也沒有對外公佈過銷售額數據,被猜忌總比公佈業績後掉價好。沃爾瑪投入真金白銀接盤,現在左右為難,騎虎難下,但既然已經是一號店的控股股東,電子商務又是不得不面對的時代趨勢,沃爾瑪最終還是吃下一號店全部股份。所以筆者認為,對於1號店,沃爾瑪是最大受損者,國企平安集團才是最大獲益者。
於剛、劉峻嶺是優秀的創業者,善於領導萬人大型企業,也具備強大資源整合能力。但「怎麼做」往往沒有「做什麼」重要,1號店目前的情況是其商業模式決定的。線下購買超市商品已經足夠高效和便利,用傳統B2C的方式經營超市商品,改變消費者購物習慣很難,配送包裝成本過高,生鮮和湊單等問題造成體驗缺乏競爭力。關於網上超市商業模式硬傷,紫藤院張陳勇在《實踐者講述網上超市的困境和探索》一文中也有更詳盡的分析。
網上超市的出路
網上超市的出路是什麼,筆者認為有以下四個方向:
方向一:成為綜合購物平臺的引流器和補充
現在各大綜合平臺都有超市頻道,比如天貓超市、蘇寧超市、國美超市等。超市類商品購物頻次高,經營超市類商品能提高顧客黏性。部分超市品類體積大而且重,顧客願意多付錢送貨上門,比如油、飲料、奶、紙等,部分超市商品線上更易體現賣點,比如進口食品、紡織保健等。
也許網上超市更適合定位成綜合平臺的補充,而不是獨立平臺。蘇寧提出「經營全品類,服務全客群,拓展全管道」,超市品類是全品類重要部分,是蘇寧易購的引流器。蘇寧傳統優勢品類電器3C與超市品類特性正好相反:客單價、復購率一高一低,集客能力與用戶黏性也是一弱一強。用敏感的超市商品吸引新客、啟動老客才能實現全客群的戰略目標,才能把蘇寧會員留在全管道的閉環中。
方向二:到家業務也許是網超的出路
在社區小倉備貨或者利用實體超市庫存,用App下單後,超市商品快速配送到家的業務突然爆發。IDG(與夥伴)準備了1億美金找到前華為榮耀總裁劉江峰操盤Dmall。京東到家、19e送到家、生活圈C、愛鮮蜂、社區001等也都擠了進來,有點當年百團大戰的感覺。
就像當年蒸汽船淘汰帆船,最開始的時候蒸汽船比帆船慢且故障多,但蒸汽船具有可逆行的優點。雖然到家服務還有很多問題,但也具有獨特優勢,能最大限度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符合移動購物隨時隨地的特點。商超到家項目成敗的關鍵點在於區域訂單密度,到家業務送貨可一送多,當訂單數量達到門檻後,效率就會成倍提升,高頻影響顧客,掌控入口,而且未來也可能融入無人機送貨體系,進一步降低成本。
方向三:與便利店結合,聚單效應布線下網點
傳統B2C網上超市最大的問題在於推廣、配送、包裝成本高,那麼是否可與社區便利店結合,用社區便利店為線上平臺引流,用中轉箱集中配送到線下門店,降低推廣配送包裝成本,提升收貨體驗。此思路要成功的關鍵在於線下門店有足夠的聚眾訂單能力,京東曾經和萬家便利店合作過,就是因為單店聚眾訂單太少,無法分攤成本,最終放棄此計劃。
筆者的想法是把線上平臺返分和門店商品價格打通,以此吸引消費者購物,為線上平臺引流,達到聚眾訂單的目的。具體做法是線上購物得積分,線下門店購物耗費積分抵扣貨款,只有在線上購物的顧客,才能享受線下門店驚爆價格,積分返利幅度較高(傳統積分價值很低),線上購物金額3-8%都返成積分,線下可用積分抵扣商品價格的20-40%,用高價值積分和身邊的門店反覆刺激黏住顧客。關於此想法可參看紫藤院張陳勇《用門店引流的零售O2O可以這麼玩》一文。
方向四:管道創新,合作人制度改變營銷方式
也許1號店應該改變商業模式,嘗試不同的營銷配送方式。比如大潤發合夥人計劃值得借鑒,所謂合夥人就是大潤發在社區招募的推廣員、送貨員、售後員。傳統電商平臺推廣成本高,顧客黏性弱,用合夥人發展顧客,新客引入成本更低,用合夥人服務顧客體驗更好、黏性更強。
合夥人計劃關鍵在於激勵體制,比如可以劃定一個小社區由合夥人負責,只要此社區增加一個有效顧客(算純增量,要減去流失數,如果負增長,要扣減傭金),則獎勵合夥人30元傭金,凡是此區域的訂單都交給和合夥人配送,每單給予5元送貨費。由於顧客流失,要扣減合夥人傭金,所以合夥人能為顧客提供鄰裡式極致送貨體驗。
以上提出網上超市的四條出路,僅為引起讀者思考,不知道沃爾瑪全資收購1號店後具體會怎麼做。沃爾瑪榮獲500強第一名的桂冠,難免患上大企業病,看看沃爾瑪在中國推出的「速購」就知道,居然規定滿188元才免郵送貨上門,顧客會接受嗎?既然要做O2O,那麼就要符合行情規則,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只會被時代淘汰,希望沃爾瑪全資收購1號店後,不要在犯和「速購」一樣的錯誤。
作者簡介:紫藤院張陳勇微信csdso2o 專註網上超市超市O2O 最後一公里創新
From zcyshow
沃爾瑪接盤1號店:收拾「爛攤子」之餘,看網上超市的四條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