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通常是震撼人心的,參與社運的人通常都是熱血澎湃的,一腔熱血除了發洩在行動衝擊、叫喊口喊外,或許也在藝術之上。
八九民運中我們看到民主女神像,見到坦克人王維林那個經典的畫面,在雨傘革命、太陽花學運甚至遙遠的烏克蘭革命,我們都能看到文藝創作的蹤影,到底是不是「國家不幸詩家幸」,在對抗暴政之時,人民的創作靈感特別熱烈?
除了藝術品,領袖也是一場社會運動必然存在的部份,對抗爭領袖的崇拜也就隨之而來,到底我們該怎樣看待這些抗爭的副產品?
烏克蘭革命
象徵物
在示威者的諸多口號中較廣為人知的是「Glory to Ukraine, Glory to Heroes!」
烏克蘭反抗軍的紅黑色的戰旗是另一個示威者常用的標誌,而這支軍隊也在一定程度上啟發了親歐盟示威者。維多利亞大學的Serhy Yekelchyk認為,使用烏克蘭反抗軍的形象和代表物表示了示威者對政府和俄羅斯強有力的抗爭,而不是對示威本身的奉承,說:「(烏克蘭反抗軍旗幟)在基輔的突然出現,是對支持俄羅斯和政府的最強有力的抗議的表現」。這枚旗幟的顏色還象徵了鮮血灑在烏克蘭的黑土地上。
紅黑旗即烏克蘭反抗軍戰旗。
藝術創作
一支烏克蘭和波蘭的樂隊Taraka寫出了一首獻給親歐盟示威的歌曲《Podaj Rękę Ukrainie》(直譯為《給烏克蘭一隻手》),歌詞含有數句烏克蘭國歌的內容「Ukraine has not yet died」(直譯為「烏克蘭還沒有死」)。
在烏克蘭衝突街頭上時常看到東正教牧師在烏克蘭警民對峙陣營中間斡旋,宗教的力量實在巨大
路障及裝置藝術品?
路障及裝置藝術品?
全副武裝的示威者,可算是烏克蘭戰鬥藝術的一部份?
感覺可以用作電影海報。
烏克蘭抗爭者自製的盾
抗爭者專用交通工具
跟烏克蘭革命的緊張氣氛截然不同…老兄你在玩cosplay嗎?
有如中世紀騎士一樣的裝束,實用與外觀兼備。
投石車
可以看到烏克蘭抗爭者的「藝術」創作大多以實用為出發點。
示威者投擲燃燒彈
示威者以磚塊作武器。
示威者與雕塑
偶像崇拜
與港、台HEHE文化不一樣,烏克蘭並沒有此類調侃社運領袖文化。有趣的是在很多人印象中烏克蘭「美女成災」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