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佔領時期,港人的抗爭模式和思想迅速蛻變,由「人民示威」挑戰「政府權威」,延伸至顛倒固有「民眾參與」與「組織領導」的主次關係,極力渴望由下而上重掌抗爭的主導權,擺脫一直由上而下領導限制的被動參與。本土派的崛起,不少無權的平民,躍升為新興本土組織及或知名的組織領袖,領導著一群比其他政治陣營更加意識前衞、走得更前,且依然默默耕耘的無名參與者。本土派現時稍佔優勢的那種優越感和自豪感,日後假若成功實現民主,長遠而言或會成為隱憂,必須儆醒和小心,以免重返回頭路,重犯泛民等「左膠」、甚至比「泛民」更「泛民」把持壟斷、窒礙香港民主發展,阻礙港人抗爭思維急速成長。
「組織與領袖」的責任──無私心輔助民眾、常反省與時並進因此筆者在此預先建議本土派應規劃未來的政治參與,以作參考提醒,為不久將來香港實現民主鋪路。本土派須清楚劃分「組織者」和「支持者」的功能,釐清兩者與「民眾」的關係。
「本土組織者」方面,「聽命於民」為大原則:首先,不參政的民間社運組織,應表現積極輔助及促進「民眾」關注本土的性質;其次,參政為代議士,甚或執政者,所有工作須為「民眾」利益著想,不論參政與否,皆須毫無私心、與民心和時代並進,樂見組織及政府年輕化,經常反省和檢討自身的理念和手法,避免重蹈今天過時的傳統政界及社運界的覆轍──自居領袖、利用群眾、撈政治油水、脫離政治現實以及漠視民心趨向。
「支持及參與」的投入──自發鼓舞群眾、營造本土氛圍、促成民主社會「本土支持者」方面,本土派應恪守前文「深化本土意涵」所建議自發培養本土思潮的工作,以自身少數自發的「民眾」,感染大多數的「民眾」自發,營造港人熱衷關注本土議題的風氣,並且強調民眾自發主導,逐步去組織化,減低大會組織的領導色彩及比重,實現「民眾自主、組織為輔、執政為僕」的政治格局。最後,鼓勵全民主動議政、監察、甚至參政,維持政府以民為本,逐步全面達致人民作主的「民主」精神──「政府為僕、人民為主;小政府,大民意;大政府,小市場」。
作者:正鳴(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本土派的崛起、反省、出路,與港人的歸屬、抗爭、民主路 (七): 本土派未來的政治參與(正鳴)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