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圖片)
日常當你見到有中醫、西醫,看到醫字,大家一定會念醫字。但毉字很多人不一定會念,也不知甚麼意思。我們又常聽到中藥有桂枝湯、小柴胡湯、生姜、瀉心湯、養心湯等,為甚麼我們飲的中藥叫湯?
其實古代的文字結構,醫字是由毉字轉變而成的。毉左上方「醫」代表針炙砭【biDn音邊】石,右上方的「殳」代表按摩推拿以至割切治療技術。下方的,「巫」是古代迷信的巫祝禁咒術,這是古代醫療方法在造字的反映,後來人類的祖先對疾病的認知逐步提高,由於普遍使用藥物治療代替了巫祝禁咒術治病。因此,文字構造起了變化,由毉字轉變醫。醫字下方的酉是代表「湯醴」,醴是未經蒸餾的生酒,藥物治療用酒煮成湯藥飲,經消化道吸收而起醫療作用的方法,叫湯醴療法,即藥湯療法。用現代的科學知識來看,古代的生酒含酒精成分,但比現代的生啤酒含酒精量低些,但溶解藥物的有效成分比水能力大,因此,成為藥物治療使用面最廣而有代表性的一種劑型。故把藥方稱為湯。
依考古學証明,商代已有大規模的釀酒業,酒的質量進一步提高。人們逐漸認識酒對人們所起的作用, 如喝少量的酒能使人體輕微的興奮作用,可作興奮劑;喝多量的酒又能作麻醉劑;喝了酒又能御寒……等等。
用酒來治病,也是充實藥物治療的一項新內容,酒能「通血脈」「行藥勢」。同時酒還可以做溶劑,制造藥酒。隨著人們對醫藥知識的日益豐富,用藥經驗和藥物品種的逐漸增多,為單純用酒治病發展到制造藥酒提供了條件。直到現代,酒做溶劑,制造藥酒,炮制藥物。酒與醫藥很密切的關系,「酒為百藥之長」,所以醫字從酉,很多中藥方都叫「湯藥」。
朱伯銓中醫師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