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圖片)
寫在臉上的煩惱
當女性臉上好像蒙了一層污垢,怎麼也洗不乾凈,其實就是長黃褐斑的開始。 祖國醫學對本病很早就有文獻記載,《內經》稱其為「面塵」,其後歷代醫家又稱為「面䵟」、「黧黑斑」等等,名稱雖多,但都表現為臉色灰暗、發黑,如蒙灰塵。
現代醫學認為這是一種色素代謝障礙性皮膚病,是發生在臉都的常見色素沉著性皮膚病,表現為黃褐色、暗褐色式、深咖啡色的斑片,小如錢幣,大如手掌,常對稱分布在臉頰、額、鼻、唇周等部位,界線明顯或模糊不清,表面光滑元鱗屑,常無自覺症狀。顴部、鼻部的皮損融合時則呈現蝴蝶形,所以又稱「蝴蝶斑」,因其有損容顏,也稱「損容性皮膚病」。多見於生育年齡婦女,尤其在姓娠期,所以叫「妊娠斑」。少數分娩後可逐漸消退。臨床發病率較高,不但影響容貌,影響患者的自信心,嚴重的甚至影響夫妻感情,給患病女帶來了很大痛苦。
【由內而外認識黃褐斑】
中醫認為,人是有機的整體,皮膚是機體的一部分,與臟腑、經絡、氣血等有著密切關系,只有臟腑功能正常,氣血五官爪甲才能得到滋潤,肌膚自然光潔細膩,不產生斑點。如果臟腑功能失調,經脈阻滯,氣血不足均可反映到臉上,黃竭斑的產生正是和人體臟腑、氣血、沖任失調有關,是全身疾病的整體反映。而且與肝、脾、腎三臟的功能失調關系最為密切。因此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均可導致黃褐斑:如情志抑鬱,導致肝氣鬱結,肝失條達,鬱久化熱,灼傷陰血,致使顏面氣血不和、氣滯血瘀,絡脈瘀滯而引起面部黃褐斑;過食肥甘厚味而引起脾胃受損,失於健運,氣血虧虛,不能上榮於面;或濕積化熱,滯於肝脾,脈絡阻塞於面而致黃褐斑;另外腎水不足,陰液不能上榮,虛火熏於面,燥結成斑;或腎陽不足,不能溫養經脈,寒凝血滯而致黃褐斑也較多常見,且斑色暗黑。有些人還會感覺到五心煩熱、盜汗、皮膚乾等症狀。中醫治療手段比較多,收效好而無副作用,通過內服、外治,如點穴、針炙、外敷等治療與保健。下期與大家分享我對黃褐斑的預防與治療。
朱伯銓中醫師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