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腫脹重行水

婦女在妊娠後,肢體、面目發生水腫者,中醫稱為「妊娠腫脹」。如在妊娠7、8 個月以後,只是腳部浮腫,無其他不適者,為妊娠晚期常有現象,可不必治療,產後自消。中醫對妊娠腫脹辨症分得比較細,如 “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頭面遍身浮腫,小水短少者,屬水氣為病,故曰子腫。自膝至足腫,小水者,屬濕氣為病,故名曰子氣。遍身俱腫,腹脹而喘,至6、7個月者,名曰子滿。但兩腳腫而膚厚者,屬濕,名曰皺腳﹔皮薄者屬水,名曰脆腳,大凡水之為病多喘促,氣之為病多脹滿。喘促屬肺,脹滿屬脾也。」

本文僅略談腫脹之脾、腎、氣虛的成因。本病主要是脾腎陽虛所致,多因孕婦素體陽虛,妊娠期間,陰血聚以養胎,有礙腎陽溫化,脾陽失運,以致水濕泛濫,而為腫脹。脾虛者主要是孕婦脾氣素弱,或過食生冷,內傷脾陽,脾虛轉輸失職,不能製水,水濕停留溢於四肢末,則成為四肢腫脹,腎虛者,因孕婦陰血下聚,有礙腎陽敷布,不能化氣行水。聚水遂泛溢而為腫。氣滯者,素多憂鬱,氣機不暢,當妊娠4月以後,胎體漸長,有礙氣機升降,遂致氣滯腫脹。本病重在分清水腫與氣腫,因水者,大多皮薄色白而光亮,按之凹陷不起; 因氣者,大多皮厚而色不變,隨按隨起。

中醫治療原則以白朮、茯苓皮健脾行水,薑皮、砂仁溫中理氣,大腹皮下氣寛中行水,陳皮調氣和中。現在多數人都是由西醫定期產前檢查。但也有些人找中醫安胎,這視乎每個人的選擇。

關於抽筋問題,由於孕後血養胎元,陰液不足,肝失所養,遂致肝陽上亢。如忽然眩暈倒仆、昏不知人,四肢抽搐,牙關緊閉,目睛直視,口吐白沫,為妊娠癎證,應分秒必爭,及時送院救治,否則會危及產婦和胎兒生命。

中醫提示 :  水腫食療與藥療

(1)   懷孕7、8個月以後,只是腳部浮腫而無其他不適者,可不必治療。

(2)   本病主要是脾腎陽虛所致,多因孕婦脾氣弱,或過食生冷。

(3)   中醫治療多以白朮、茯苓皮、薑皮、砂仁、陳皮等治之。

(4)   至於抽筋,若嚴重時,要立即送院治療。

朱伯銓中醫師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