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有緣於標竿兄的新書分享會上認識一位年近五十的blog友,就叫她W小姐吧。當時覺得她聽到了價值投資時很醒神,似有很深啟發,學習態度亦十分積極。近日,她似悟出了另一種投資方法,是短炒美股,炒動量,完全不一樣的方向!她還斷斷續續錄了共超過一小時的說話留言PM我(fb會自動斬成每條留言為59秒),這幾天花了不少時間聽畢再整理,寫成文章分享一下她的心路歷程。



背景:

W小姐於上年10、11月開始認真學習投資,主要是股票買賣,至今其實還未有一年時間(她透露於科網爆破時曾經投資過1-2年,但當時未有認真學習投資,可以不算)。她表示,明明最初是Value investing,何解變成短炒呢?

主因是她早年辭職,營運一盤正在蝕本的生意,該生意經營多月,收回來的錢總數只得11-12萬,但支出不少,包括人工錢、買貨錢與facebook宣傳費用等,總共蝕了近100萬元。於是她自言需要尋找賺快錢之途,又見丈夫投資多年輸多贏少,所以希望學習投資,自己操刀。

她的資本來源主要是按樓,以2.15厘把自住樓加按,套現未足500萬元,生意蝕了近100萬元,又買入一些基金,大約剩下350萬元左右。


為何對美市有興趣:

之前W小姐參與標竿兄的分享會,本來對價值投資都頗感興趣,後來慢慢發覺自己未有如標竿兄般一早買入有價值的股票來等收成,如何努力也未必有很好的投資成績,所以希望尋找更快的賺錢方法。

曾經買過港股,甚至反向ETF(7388),投資了20萬元,發覺股價浮浮沉沉,只賺數千元,感覺太慢。後來她跟了一位專買美股的導師,亦有上其課程,非常之buy。課程中提過美股市場有很多好處,包括較成熟、較有制度、有很多數據分析,相對中國、香港,美國做假帳更難,更不會A股化、政治市,投資者最怕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因素突然令市場大跌。

加上導師指港股已經步入熊市,她看圖表又發覺美股近年的確一條斜線往上升,真的假不了,所以認為投資者應該在一個大牛市中玩,而不是在熊市中掙扎。而且導師認為美股應該還有6季才玩完,所以她把握時間專炒美股。


轉戰股票:

本來W小姐在美股市場只買賣一些ETF,坊間有一千零一本專講ETF的書,都被她看到熟爛了。後來跟美股導師開始留意股票,並非極出名那幾家FAANG,她留意到還有很多股份都升到很高。起初都怕怕,但越看越升,例如AMD,只是做普通電子,一年兩年一直升上去,升到顛。她買入一點,起初升2-3%就止賺,後來升完再升,再高追,高追後也沒有跌下來,繼續賺錢。


操作:

導師建議手持每期表現最好的頭20支,炒動量。而W小姐就持有大約30支,認為更能分散風險。按她形容,每天都看著市況,如見有哪幾支跌下來或慢下來的話就會換馬。

選股方面,導師建議利用一些工具,如SCTR, Stock Charts等去尋找有上升動力的股票,每星期也有程式計算「爆升20榜」,她就買一些上升動力最好的股票。

起初她會賺一點點就放,跌少少就止蝕,但沽貨後見大升,升過了頭,開始要追價。後來她聽到美股導師指美股現處於的大牛市,不應賺少少就沽。認為止蝕這招在港股就可以,這幾年的美股市場卻不行。

導師曾分享,有不少人跟名人如巴菲特及索羅絲買股票,但其實有不少股票都蝕本收場,只是沒有被提及,加上這些名人蝕得起,但小股民卻蝕不起,所以見市況大升,不如炒動量最穩賺。


槓桿:

W小姐會利用槓桿,主要是透過IB戶口借貸,她感覺IB交易費很低,入場門檻也低,只需10萬港元就可以開戶。很多blogger都提過,用IB借錢,孖展利息相當平,舉例借日元,首70萬只是1.5厘,往後只是1厘。

她更強調,借日元的利息比美元存款利息更低,借日元付1厘,存放美元收1.4厘,多借了的資金閒置著也在賺0.4厘息差。

另外,因為美元兌日元會有波幅,歐元兌美元沒太多波幅,所以她更喜歡借日元,因為可以再玩匯率,連匯水都食盡。

她對IB操作感到十分高興,因為她一直以為「借平錢」、「還息不還本」這些玩意只有私銀可以做到,但要有100萬美元才能開戶,原來並不需要這麼高門檻。


風險管理:

W小姐多次強調自己非常著重風險管理,導師亦有提醒過往平均兩三年爆一次鑊,所以都好好管理風險。她會設定止蝕位,當股價跌下來,就會止蝕,止蝕位會根據導師提及的一些技巧,如過去4年內高位的85%,而且設定的止蝕位比別人更高,更易走貨。

她指自己在IB內的margin不高,有足夠水位。唯一怕的只會是突然間有很多股票一起跌,但她認為可能性不大,除非好似911事件出現。

她指有聽過另一位導師曾提過一些避險組合,如四分一股票、四分一房地產債、四分一黃金的資產配置模式,平均都有10%回報,一旦大跌的話,她就會轉投這些避險組合。甚至會short the market,當然,導師指這不是時候,千萬別在此時short美股。


成績:

W小姐於今年3月頭開倉,4至5月才開買賣美股,主要先試ETF,個股只是8月中才開始,即兩三星期前。

開倉時約200萬港元,後來取出20萬元作周轉,即180萬元本金,今天持貨800多萬元,槓桿3倍多,單是這一兩個星期炒賣美股就已經賺了近30萬元,大約組合的3%多,當然還未平倉。

她指這一兩星期賺這麼多,有信心繼續賺下去,如今晚晚看市,全力炒美股。


後記:

W小姐透露當天相遇時差不多已經買齊小弟的著作,但未有時間看完(我的感覺不是她沒有時間看完,應該已經再提不起興趣吧)。聽起來,她已經非常有自信(雖然她只正式投資了美國個股一兩個星期),像在投資上得道似的。

她多次建議我也可跟該導師學習一下炒賣美股,有網上課程,三千多元就有四個多小時的課程內容。我覺得她所給我的留言完全是出於朋友分享,我沒有感到她在炫耀什麼,非常感謝她。可惜我卻沒多大興趣去走這些炒股之路,短炒動量大概不是我杯茶吧。

我曾問她能否把內容分享出來,她答應了,但她只有一個擔心,就是怕文章登出後會有太多人加入炒美股,可能對她的收入有所影響。然而,我想不到這文章會如何影響到股市,哈哈。

其實,我眼見她的問題不少,但她一心想把好事分享,不忍心說太多負面說話。投資需要時間沉澱與個人體會,於呼風喚雨時,很多說話都聽不進耳,唯有祝她好運。這篇就來一個敘述,寫出這個有趣故事,不加太多意見了,留待各位討論。


W小姐看見文章及部分留言後的補充或資料更正:

本人(W小姐)一直在金融機構做了多年(但不涉及投資,只是小角色),一直對本身工作非常討厭,只是因要舖排子女升學,去年見他們上軌道,便將現有物業加按(比12年前買入升值4.X倍)。配偶為舊制公務員,7年後可一次性取約300萬元的pension及每月長糧,所以只要組合穩定増長,應該問題不太大。
現在可以算是預支+借多一點來buy time,同時間做朋友,當然動能無可能長玩,我都會止賺,而買32支股票正正因為追動能有時都可以高追而蝕本,20-30支的贏面會較大,只玩幾支風險更高,遲些也會安排至少一半資金返回value investing,現在這樣做主要是buy time來增加資本,到right timing我當然會轉,逐漸回歸value investing,因為晚晚「貼市」都好辛苦,無可能長年操作,年紀不輕了。

生意一早無預期會賺,其實也有方法可以令收支更平衡,例如,轉賣較便宜的貨品,走volume(應指薄利多銷路線),但我又怕辛苦。
另外,所謂「跟人」,其實所用的工具全部都是美國金融界勁人發明,全部根據數據,所以十分中肯, 導師只教如何運用。還有,我當然有獨立思考力,亦已交托好萬一我比配偶先離世,他要如何處理,例如,賣掉所有美股,清掉所有孖展,其餘只買幾隻美國大型ETF,其他什麼都不要買,港股就只買003(除非到時無十送一紅股,喜歡他於熊市時股價都很硬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