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是什麼?許多人的選擇是「喝水」,認為晨起喝水可以促進代謝和幫助排便,甚至在氣溫偏冷的清晨喝一杯溫開水有助預防中風,不過,醫師提醒,如果長期多喝了這一杯水,發現有下肢水腫的情況,小心可能是「心臟衰竭」的前兆,不可掉以輕心!
多喝水有益健康?心臟衰竭族群是特例!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多喝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幫助身體從尿液排出不好的物質,促進健康。三總松山分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劉崢偉表示,這個論點適用絕大多數人,但有一小群民眾卻是常常喝太多水喝到腳水腫,就醫檢查才發現是「心臟衰竭」!特別的是,這一小群民眾不僅有高齡70以上的長者,還有少部分是有心臟衰竭症狀卻沒警覺到的中壯年族群。
心臟衰竭,俗稱為「心臟無力」,是因心臟肌肉受損或負荷過度,無法發揮原有的幫浦功能,將血液打出去供給身體需求而產生的症狀。由於心臟衰竭的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輕忽,長期未治療可能導致心臟功能惡化,最嚴重者甚至小命難保!
心臟無力如何知道?4徵兆報你知!
如何及早發現自己的心臟可能無力了呢?劉崢偉醫師表示,心臟衰竭有4個常見症狀,民眾若發現符合以下情況,都應立即就醫檢查。
心臟衰竭的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輕忽。劉崢偉醫師提醒體力下滑、下肢水腫、睡覺會突然咳嗽,或有端坐呼吸的情況,都要提高警覺。
【心臟衰竭4警訊】
1.體力下滑、容易喘:是心臟衰竭最常見的症狀。請跟自己做比較,如果發現從事相同程度的活動,且平常一直有持續在做,過去可以輕鬆完成,現在卻做不到一半就氣喘吁吁,就要小心可能是心臟衰竭的警訊。舉例來說,以前爬樓梯到4樓也能健步如飛,現在卻爬到3樓就喘到需要休息;以前逛街1小時也不喊累,現在才逛10分鐘就想坐下來休息,這些活動時容易氣喘吁吁的徵兆可能暗示有心臟衰竭的情況,並不一定全然是年紀老化所造成的體力衰退,千萬別以為只是「人老了」!
2.下肢水腫:心臟衰竭會造成血液無法正常回流,水分依循「水往低處流」的物理原理,自然會從身體低處開始蓄積,在腳背、腳踝和小腿處出現水腫症狀。心臟衰竭引起的水腫,在按壓時會出現明顯的凹陷,凹陷深度與嚴重程度成正比,另外,大多為雙腳凹陷性水腫,如果是單腳水腫可能還有其他的病因。此類型水腫與女性生理期因荷爾蒙變化所造成的水腫不同,生理期水腫按壓時雖會泛白,但不會凹陷,且經期結束就會自然消腫。
3.陣發性夜咳:正常人平躺睡覺時可以一覺到天亮,但心臟衰竭的患者躺平睡覺卻常會睡到一半咳嗽醒來,必須墊高枕頭才能好好睡一覺。這是因為心臟衰竭容易造成水分鬱積,導致肋膜積液或肺水腫(俗稱肺積水) ,加上水往低處流的原理,人在平躺姿勢下,大半的肺葉都浸泡在肺積水中,進而誘發咳嗽,干擾睡眠。
4.端坐呼吸:與陣發性夜咳的原理相同,端坐姿勢時肺積水積在肺底,肺部氣體交換的能力受到積水的影響比較少,而躺平時肺部因為積水攤平的關係使氣體交換能力變差,所以呼吸變得費力,也沒有辦法躺平睡覺,必須維持坐姿使呼吸順暢。
觀察雙腳是否水腫,除了按壓腿部確認膚色和凹陷狀況,天天量體重也有助監測。
下肢水腫會傷「心」,天天量體重也能做監測!
在上述4大徵兆中,「水腫」是最容易被輕忽的一個!該如何加強警覺意識呢?劉崢偉醫師表示,自我監測很重要,除了按壓小腿脛骨前端確認是否水腫之外,養成天天量體重的習慣也相當重要!
正常狀態下,一般人不會有體重突然暴增好幾公斤的情況,但如果正常飲食,體重卻在1星期內增加3公斤且合併下肢水腫的情況,這多增加的體重可能來自於心臟衰竭的水腫,也可能代表腎臟或肝臟功能出現異常,應盡快就醫。
由此可知,天天量體重有助早期發現心臟衰竭,但需注意,測量時要用同一個體重計,測量前體重計先歸零、大小便排空,且穿輕薄的衣物,以免出現測量誤差。舉例來說,宿便不解、尿液不排,就可能讓測得體重比實際體重多出0.5至1公斤。
起床該不該喝水?醫:健康喝水3秘訣!
再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既然早起後喝水可能造成下肢水腫,增加心臟的負擔,是否就代表「晨起喝水」的習慣該戒了?劉崢偉醫師以自己起床後也習慣喝一小杯(約150至200c.c.)開水為例,強調重要的不是「起床後要不要喝水」,而是「如何正確喝水」!以下提供健康喝水的要訣作為參考。
對決大多數人來說,多喝水有益健康,但對部分心臟、腎臟和肝臟疾病患者而言,太多的水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健康喝水3秘訣】
1.安全飲水量:一般健康人的每日飲水量為2000至3000c.c.,除非是運動、大量流汗,或因罹患尿路結石或服用特定藥物被醫師叮囑要多喝水,否則不建議多補充水分。特別是,心臟、肝臟或腎臟功能不好的人,千萬注意「不要額外多喝水」。而部分心臟疾病患者應「限水」,嚴重心臟衰竭或瓣膜性心臟病者的每天水分攝取量,包括三餐湯湯水水全部加起來,不可超過1500c.c.。
2.小口小口喝:許多上班族白天工作忙碌,會在晚上回家後猛灌水補充,但這樣反而會增加身體的負擔,更容易水腫。建議喝水時避免牛飲,將一天飲水量平均分配在每個小時,除了睡覺,每小時約喝100至200c.c.,每次小口小口喝。如果小口喝完水還是常常覺得渴,特別是心臟疾病患者,可試著先將水含在口中幾秒鐘,口腔黏膜充分濕潤後再吞下,通常可改善口渴的情況。
3.視尿色調整:正常的尿液透明無色,深黃色表示水分攝取不足,腎臟灌流不夠導致尿液濃縮,此時可彈性增加飲水量至尿色變淡即可。不用刻意追求尿液的透明感,因為可能會讓人喝太多水,頻頻跑廁所。
預防水腫,除了控制飲水之外,別忘了也要「控鹽」。
《健康小叮嚀》
預防水腫,除了控制飲水之外,劉崢偉醫師提醒,別忘了也要「控鹽」!吃太鹹讓血管滲透壓變高,刺激分泌口水的中樞,導致口渴口乾,一直想喝水。一般人的每日攝鹽量應控制在5至10公克,或是鈉離子2至4公克。
早起喝水代謝好?小心喝到腳水腫,才發現心臟衰竭!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