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朋友在某銀行的私人銀行部門工作,與他飯聚時聽到不少有趣事,讓大家認識多一點私銀的服務。
一些blogger都經常談及私銀,其中一點當然是可以低息借錢,這亦是近年富者越富的催化劑。朋友指,假設有1000萬元以上的結餘,客戶可以以1厘多利息借700萬元來用,又或者買銀行其他產品。
當然,借貸有不少風險,贏了英雄,輸了就狗熊。人家把握到這幾年的低息環境而令身家暴漲,又不要太厭人富貴。話說回頭,能享受富者越富的,也可以發財立品,多幫助未上岸的人。
私銀另一個的好處是可以買到大眾買不到的產品,例如當年就破產的希臘國家債券,利率頗高的,當然違約風險亦高。
可以買到大眾買不到的產品,這是一個好處,因為選擇多了,客戶可以投資一些只供專業投資者參與的項目,沒興趣的干脆不參與就是了。不過,若該客戶本身財商未太足夠,多選擇就有機會踏中陷阱,當年的"I kill you later",不少富人中招。
除了作投資產品與操作外,朋友指私銀客戶可以叫銀行職員代勞,直接說出要求,讓職員做點功課。例如客戶想買一些回報與評級大約多少的bond,銀行職員就會做點市場研究,數天後交上報告。
這當然好,相信銀行亦很樂意這樣做,因為越積極的話,越有機會向客人售出更多產品,收更多服務費。這服務對本身財商不錯的客戶,又懂去運用的話,的確很不錯。不過這些服務始終點到即止,研究投資產品的深度不可能太深,回報、評級吧。不太可能替你檢視公司年報後再寫上報告,但偏偏不少投資者在投資時就單單看回報、評級就夠了。
朋友提到最有趣的地方,原來有不少客戶會提出,自己的子女想找暑期工,希望職員可以介紹銀行內的intern職位。大型銀行始終有規矩,但又不想得失客人,這些純賣人情的要求實在很難處理。
私銀要求每間都不同,一般達100萬美元水平,有些是800萬港元,有些是1000萬港元,匯豐更要400萬美元,即3000萬港元銀行結餘,相信能達標的打工仔不多,富者越富的效應從來都不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