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youtube看了一個叫《名人酒杯》的channel,有不少值得看的影片。印象比較深刻的有陸東、湯文亮與林偉駿的訪問,當中也有不少點子值得分享。



陸東一向都提倡「一注獨贏港交所」,記得湯文亮一段訪問也有提及,當時說3年後港交所見$500。陸東指它是一家獨市生意,差不多是要賺多少有多少,十分迷人。

然而,我還是不懂替港交所估值,以前聽過,林本利博士計算過,平均每100億成交額等於港交所股價$20。不過,這是按港交所的過往股價與業績來作統計,但我不懂的地方是為何按今天這個成交能值這個價錢呢?這個專利權值多少錢,實在難計。

因此我偏向以週期股來看待港交所,隨市況高低上落。當然,若憧憬未來成交額與今天大不同,紅色資金下來,今天每日千億成交,他日能達萬億成交,那又是另一個想法。

陸東分享做慈善的心態,認為自己算是社會上較幸運的一群,能分享到社會發展成長的一杯羹,幫助社會上不太幸運的一群,這是理所當然的,如果人人賺到錢都跑掉,這就很可惜了。

做善事不一定要大富大貴的,更可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明哥獲頒榮譽院士讓我有很深體會,見《榮譽院士 - 明哥》。



湯文亮於訪問中提出賣掉自住樓的三個可能,這個比較有趣。

第一是40歲以下,還有機會買回。
這個考慮的邏輯大概與按揭有關,因為歲數年紀影響做按揭上會。當然,他假定每個人一定要擁有自住物業,可圈可點。

第二是質素不好的物業,好像對垃圾房之類,只能在好市出售。
這只是換貨,上車後,有能力,有更好的,就換更好,不算沽自住樓吧。

第三是財務出現問題。
這個沒辦法了,山窮水盡,唯有賣樓,不過近年都少見這種情況,所以不容易見到「等錢用」的業主賤價賣樓。



阿信屋林老闆的訪問,其實我看過很多他的訪問與講座,今次訪問內容仍有一些印象深刻的地方。其中一點的是他原來沒有秘書,事事親力親為,連公司的fb page都是他自己處理的。難怪有時林老闆來閱文交流後,不久就把這裡的文章連結到759網頁群組去。

林老闆指不時會有業主來電,直接問開舖事宜,只要數據充足就會立即答應,開個舖的程序原來簡單到不得了。這個情況,跟大公司完全不一樣,在大公司如果要決定開新舖,我相信至少要三五七日,拿到三幾個簽名才成事。

過去幾年,759有不少新方向,好像化粧品、雲吞面、Kawaiiland、茶餐廰,原來林老闆本來就不止想做零食,而是雜貨。所以當有業主要求,希望在什麼地方開一家車仔面之類,某程度上759也會配合一下。

開舖的條件很簡單,只看數據,足夠5000人流,若當區平均家庭收入超過五萬元的話就不開,依他手上數據顯示,月入三萬元左右的地區最好賣,收入太高的就不理想,所以759不會在半山區開舖,有數據的確可以做很多分析。

林老闆話當年能得到日本的供應商是很好運,因為當年311地震的關係,突然令他們變得十分重要,自言給他再來一次,亦難以成功。但我認為,這當然是個很好的機會,但機會總留給有準備的人,這令我想起這篇文章《機會總留給有準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