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號風球的週日,買了iM在家看,內容有明哥,又有財叔專訪,也有自己篇專欄,一食三吃。發現今期內容談及很多政府的房屋新政策,主要針對上車人士。今天樓市搞得複雜,不太想花時間了解。反而看見有篇談及中港銀行股的文章,讀後有感。
該文章的標題為《硬淨之選 中港銀行股成了鬥一番》,當中談了很多對銀行股的看法,而小弟兩支愛股,匯控及建行也被有被討論。
文章指訪問了兩位專家,那兩位也是iM專欄作家,說實話,這類專家的文章小弟平日少看,一般都是推介什麼股票之類,上望多少價位,止蝕多少價位的一類。
今次他們也談及一些基本面,及經濟政策大環境,也算值得一看吧。文章所指銀行股的利好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加息,有望把息差拉闊,這將會有利一眾銀行股。
其次是熱錢南下、追捧,北水由9月底開始一直買入匯控,國慶假期前幾個交易日每日有約2億至5億元淨流入,週二(10日)淨流入匯控的資金超過7億元,看來熱錢對匯控十分鍾情。
第三是利好內銀的因素,中央降準,預期釋放資金為數千億人民幣,最樂觀的可望上萬億元,這都有望令內銀股增加貸款及盈利。
第四是內銀股估值夠平,息率吸引,四大行市盈率約5至7倍,息率有4厘以上。
第五是從PMI與GDP增幅分析,內地經濟今年明顯有好轉,銀行業是首先受惠的一群。
作為長期股東,已經久違了這些消息多時。近年真的很少看到報章雜誌會吹捧匯控、建行這類股票,一向都只會寫騰訊、銀娛,甚至美國科技股等。
每當談到匯控,就會指它是昔日股王,今時今日不可以沾手,若在金融海嘯前買入至今帳面蝕了多少。當談到內銀,就指它們的壞帳問題,假帳問題,什麼「一秒都沒有相信過」等。
看見以上的利好因素,都算是事實吧,但似是把好消息炒作一團來推薦一番,我又想問問,它們的不利好因素都消失了嗎?為何隻字不提?
例如內銀估值偏低,這是近數年的現象,並非新鮮事。唱淡時,估值偏低是因為它們本身的問題多多,市場普遍認為風險太高。唱好時就指偏低是利好因素?而且,近期升了不少,與年多前的「偏低」已經兩個樣了。
自己的持股,有機會成為城中爆升焦點,當然開心,因為隨時有可能把握一個套利機會。然而,我的感想是,中肯分析、提及好壞平衡的文章,實在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