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有泡泡,是不是腎臟出問題?醫師指出,小便有泡泡,不一定代表腎臟問題,因為泡泡的多寡和濃度有關,濃渡越大,越容易產生泡沬。建議民眾,平日若能養成每天觀察起床後第一泡小便的變化,便可儘早發現腎臟是否出現毛病。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腎臟科詹傑凱醫師表示,台灣的腎臟病發生率世界第一,這個新的「世界第一」既可怕又可恥,由於民眾對腎臟病輕忽預防,不但徒增醫療資源浪費,錯誤觀念更容易讓台灣成為「新東亞病夫」。
尿液有泡泡 不一定都是腎臟病警訊
「小便有泡泡,是不是腎臟出問題?」這是在腎臟科門診醫師常常被問到的問題。因為腎臟會製造蛋白質,如果腎臟發炎,血液中的蛋白質就會滲透到尿液中,也就是「蛋白尿」,若長期置之不理,最後可能需要洗腎,甚至危及生命。
雖然許多腎臟疾病的治療,多以降低蛋白尿為首要目標,不過並不是所有泡泡尿都是蛋白尿,必需根據泡泡的狀態,才能做進一步判斷。通常一般泡泡會在5至10鐘內慢慢消失,但若是蛋白尿,泡泡會比較細且黏稠,不會馬上化開。
尿液有泡泡,不代表腎臟一定出現問題。
醫師提醒:尿液泡泡≠尿蛋白
詹傑凱醫師進一步解釋,尿中有泡泡,通常是因為尿液裡的有機溶質,最主要成分是尿素,改變了尿液的表面張力活性。形成原因如下:
1.當我們的膀胱用力將尿液射入馬桶中時,因為擾動了馬桶中的水,就有可能會產生泡泡。
2.尿液中各種內容物的變化,會改變尿液的表面張力,這些變化也會影響泡泡的形成。
3.當尿液中有過多的蛋白質,會讓小便容易產生泡泡。
不過尿液中的其他物質(像是尿素等),也會有類似的影響。換言之,也就是蛋白尿會讓小便中有泡泡;不過小便有泡泡,卻不一定是蛋白尿造成的。
多觀察:早晨第一泡尿變化
事實上,尿液有泡泡常出現在早晨第一泡尿,因為經過一整晚沒有喝水,尿液濃縮導致尿液濃度增加,進而也會使泡泡更容易產生。
而臨床上最常見的是因為攝取較多蛋白質,造成小便中的磷酸鹽及尿酸排泄增加,特別會發生在早晨第一泡尿,因為尿液濃縮而更加明顯。至於是否異常,只需做一般尿液常規檢查,即可分辨。
除此之外,建議民眾應遵守:「三多、三少、四不、一沒有」原則,預防三高上身,也就是保護自己的腎臟。
三多:多纖維、多蔬菜、多喝水。
三少:少鹽、少油、少糖。
四不: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
一沒有:沒有鮪魚(吞拿魚)肚。
尿液有泡泡,腎臟一定有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