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參加了由一間大學社會科學系所舉辦的focus group,討論了好幾個大是大非的問題,包括房屋政策、青少年發展機會、中港關係、上流力等等問題,共有九個人,有男有女,年齡為中年人士以下,當中來自五湖四海,有social media specialist、IT startups、marketing人、HR consultant headhunter、personal trainer、年青朋友等等…
當中,有一些議題,比較controversial的,都引來一些少爭辯,例如,香港年輕人的社會上流力局限性、中港融合會帶來更多機會定競爭、香港社會撕裂究竟為何?
其實,討論這些問題,很多時是關於價值觀和理念上的分歧,而非關於「概念」或「事實」上的客觀驗證。價值觀和理念,是喜惡,憑個人經驗和觀感為依歸。概念和事實,可以用方法來清楚辨證,比較少用主觀判斷。
例如,講到中港融合會帶來更多機會定競爭時,有朋友說我們(香港)不應只重視大陸市場,為大陸人傾斜政策,導致大陸同胞上、中、下三路(企業層面收購合併、移民與走資、單程證與綜援)令到香港吃不消,香港的人才亦無工可做。另有一些朋友就說,中國是全球最大市場,香港點解唔把握機會,多跟中國公司做生意,反正西方國家經濟唔夠好,出唔到/足budget,同佢地做生意無錢賺。連美國總統都叫外孫女,唱歌討好國家主席,其他國家都進取,點解香港會落後?
我第一次參加這種focus group,覺得好新奇,仲講左一些睇法,沒有對錯與批判,只是一些感悟與分享。
多年前,有朋友做big4,後來去了上海附近一間廠做駐場的FC,負責管數。愈做愈覺得不受尊重,管理失控,於是返香港算。例如,成日面對工人唔聽話、廠長同工人同鄉同聲同氣連成一起、無跟足節流及監控措施、紀律差等等,無癮,於是走,搞唔掂企管。
有朋友在深圳設立IT部,以為成本輕D,請3個先等於香港1個。點知,原來high野,員工流失率超級快,加上重新招人的行政成本、staff training cost、交通來往的成本與time cost,計唔到數,最後都要搬返香港,都係香港比較穩紮穩打。
仲有,我喜歡睇繁體多過簡體,喜歡寫簡體多過繁體,不過用字方面,點都喜歡香港同台灣的字眼。討好就討好、友善就友善,咩叫「釋出善意」?增長就增長,退步就退步,咩叫「負增長」?太多虛字用語,唔實在,唔夠「到位」……咪住,以前叫「唔中point」,幾時不知不覺間,變左做唔夠「到位」呀?
好多野,已經慢慢在變。由自己做莊,到慢慢做閒。由參與,到慢慢旁觀。以前,少D人會討論中港融合會帶來更多機會定競爭,因為一融合,代表你有機會食人。宜家,講融合,係你有機會被人食左。以前,有東方、南華同精工;宜家,有恆大淘寶隊。以前,用自身力量去影響別人;宜家,要花費力量去減慢別人影響自己。
有首歌叫「時代巨輪」,好應景。
「無能力修正,無能力嗌嗌嗌嗌嗌停
一開始誕下已經蒼老
一開始拍翼已追不到
當骨牌瀉下已知道
天天迫我上路 天天迫我進步
難避免捲入時代太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