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你揀,你情願做夕陽行業的大佬,如聯想;

定有前景行業的老四、老五,如HTC?

美國有支付行業大佬,轉型搞車、太陽能同上太空飛船。在香港,有傳統廠佬轉型做零售、又有傳統健康零售及批發公司搞轉型做媒體生意、又有傳統電訊公司轉型搞電視和網購、卻又有很多網購平台伸延到在旺區搞間實體店、仲有地產商放棄搞媒體再次專注搞物業投資。

市場變化太快,難測過天氣。

天氣可以透過物理、氣像、地理、數據分析等,大致作出有效及準確的推算。人?人的心?資本市場?Sorry,好似羅家英在電影中的名句話齋:「好難捉摸呀!」

Toshiba、Sony Ericsson、Sharp、Motorola、Shutterfly、Blackberry、Zynga、香港的Yes雜誌、八佰伴、i-cable、天天日報、DSC、California Fitness……有邊個唔係當時得令的市場品牌?就算唔係市場皇者、統治者,至少他們全都是當時噹噹有名的電器製造商、手機製造商、印相公司、遊戲開發商、雜誌、百貨公司、媒體、傢俱店、健身中心,點解最終都要結業、被消失、被淘汰、苦苦經營至苟延殘喘?

馬後炮,找理由,一定有。

產品質量差定價高無人買、sales channel出左問題、擴張太快資金用盡但cashflow收入卻慢、失了大客大靠山短時間內無人代替、廣告收入愈來愈少、媒體生態改變、消費者的品味和消費行為模式也變了……

其實,睇錯市場、行錯策略;營運低效,方向散漫;用盡資金,關門大吉;正常不過。只是,大公司資源多、database夠大,管理系統又總比startup公司好,理論上,點死都唔會死先啦。因為大家的感覺係,小公司執笠,「預左架啦」;大公司執笠,「唔嗱係呀?」

問多你一次,你情願做夕陽行業的大佬,做住一個暫時「仲得」的第一;定還是會及時轉身,立即轉去做些有前景行業,不介意重新打拚,由頭做起?

Every experience is a good experience。有經歷,有成長。沒有挫折,沒有跌倒,便沒有站起來的氣魄。

不要死抱過往的光輝,更不要放棄能夠轉型轉運轉勢的機會。

做人、做企業、做香港人,都一樣。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