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變得太快,無論思想還是局面,人們從「等跌」改變為恐慌性入市。香港亦由市場的主導,卻因為欠缺對流互動的能力,在以中國為重心的新國際藍圖中,陷入了被動及競爭力不足。

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全國人大會議宣佈了粵港澳大灣區的計劃,有關計劃其實是將廣州配合港珠澳大橋及高鐵等高效率基建將五、六個CBD聯在一小時的生活圈中,這是遠超倫敦、紐約等舊有大都會模式的超級經濟引擎。屯門天水圍成為了國際大都會的重鎮,但香港人其實還未知寶,即使樓價最近有破頂之勢,但是屯門樓價仍然是大幅落後於基建較遜一籌的新界東,顯示基建的價值仍未在價格上反映。

在以一帶一路為首的新基建格局下,世界將會由海權社會變化為陸權社會。而點對點的運輸就會改為每一個車站都會有貨上落的物流主導。有關的成本會大量減低,但是得益的面和人會大量擴大。更加重要的就是,這個物流主導會產生對流衝擊,一切事物會在與世界聯系接通下重組,對流能力強的地方和人就會得到大的優勢。你認為香港準備好沒有?在這個新的對流世界裡面,更加會衍生了新的金融局面,既然水是流動,自然會水向低流。即是說實力強的對手會湧去實力弱的市場去佔據,價格高的購買力會湧去價格低的購買力去佔據,這個水流效應現在已經正改變香港了。 

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未通車資金已經湧來香港,最近香港地皮不斷被內地發展商所奪得,背後不單是金錢多少的問題,還牽涉世界和經濟模式的改變,當香港樓價停止上升的過去數年,如果另一個地方或者另一個社群,他們可以在樓價大升之餘仍然可以減除泡沫的,就等於我們的競爭力被比了下來,那我們的資產會被人「買起」就是理所當然且會繼續發生的事了。 

在香港年輕人抱怨難以置業的時候,開始見到有南亞裔的人士刻苦儲蓄買得私人住宅,各位,我們是否應該好好深思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