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提到香港交通擠塞問題,巴士及的士幾乎都成為被開刀的對象。「減的士囉!成日拒載」、「巴士啦,又大份又阻街」等都是最常聽到的意見。既然這兩類車種最常被市民討論,我們就從理性角度了解兩者分別。
究竟減巴士還是減的士可以減緩交通擠塞?我們可以從車流量及載客數字上分析。根據運輸署 14-15 年的交通統計年報,以中環區數據為例,每日在該區行走的車流量有 50 萬架,而的士佔中環區的總車流量 3 成 6 (約 18 萬架),僅次於私家車的 4 成,兩者為該區數目最多的車種。相反雙層專營巴士流量僅佔不足一成(約 2.2 萬架)。即使在體積上,兩者大有分別,大概兩架的士長度才等於一架雙層巴士,但從兩者流量的差距之大可看出,的士遠比巴士佔用更多路面空間。
我們可進一步從每日平均的載客量比較的士及巴士的效率。以中環區行走的的士為例,其每日平均載客量為 2.1 人,正常情況即是司機及客人各一,但雙層巴士的數字卻為 21.2 人。從上述兩組數字中分析,的士佔用大量道路空間,卻與其載客效率成反比,其低效表現理應受正視。
廣告
至於如何提升的士載客效率,乘車共享的概念於近年廣受熱議,有說可以減低車輛使用率,但有關關聯仍待進一步研究。唯一肯定是車輛數目無上限增長只會令交通擠塞更嚴重,而要尋求解決方法,無論政府或市民都不應只聚焦於服務質素及投訴數字就作出結論,而應先對交通現況有充分理解,才可理性地思考如何令有限的道路空間有效地使用。
廣告巴士的士 永遠宿敵
https://www.facebook.com/cleanair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