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轉推

吳倩男: 「 美國進入特朗普時代,可以預見,在未來四年美國製造業將重新振興,但對矽谷科技業來說則憂喜參半 」

該文章轉自  知識分子

當地時間1月20日,奧巴馬卸任,特朗普將入主白宮。這位網紅的個人偏好以及在Twitter上編寫的競選段子,將化為結結實實的政策,衝擊全球。如1月初,他就發推特,力阻通用汽車和豐田汽車在墨西哥的建廠計劃,逆轉北美貿易自由協議。在總統競選期間,特朗普力推的「美國再偉大」以及製造業回歸美國是否可行?跡象顯示,在製造業回歸美國的道路上,將會湧現大量痛苦的失業者,給中國製造業帶來衝擊。未來我們將如何應對?

撰文 | 董潔林(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兼職教授、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責編 | 葉水送

來源:知識分子(The-Intellectual)

從現在開始的未來四年,特朗普總統將在白宮主宰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往日這位網紅的個人偏好和競選段子,將化為結結實實的政策,衝擊全球。是時候放下所有個人對新任總統的喜惡情緒,冷靜分析他的政策走向,及對美國、中國和其他區域的影響了。

然而,從他競選時的隻言片語和簡短的「百日計劃」、以及選拔的內閣團隊成員的履歷來看,拼湊一副完整的未來政策畫面並非易事。再加上新任總統多變的風格,以及美國國會兩黨博弈之不確定性,只能且看且說。

 

科盲特朗普的「美國再偉大」之夢

筆者最關注的是美國科技和相關產業發展的政策趨勢。地產商出身的特朗普可以說是一位科盲,競選期間經常發布一些聳人聽聞的「謠言級」言論,如「全球變暖是中國的陰謀」。他朋友圈裡科技人很少,內閣團隊大多是老工業掌門人或金融圈人士。

特朗普的競選口號是「讓美國再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而他實現這個目標的一個關鍵字是「回歸」(「Repatriation」),其中包括製造業回歸、服務業回歸以及資金回歸等方面。他向美國「銹帶」(銹帶,亦被稱為製造帶,特指美國中西部等地區)各州傳統產業工人所推銷的「美國夢」,貌似是讓美國「復興」到40年前全球化剛開始的時候。當時,美國的高中生即可勝任的產業工人們,工資高、工作體面。而全球化的浪潮把這些工作外包給了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他揚言要對中國產品進口美國施加高達45%的懲罰性關稅。

►「銹帶」城市底特律一家廢棄的工廠。來源:Wiki

當選美國總統后,特朗普常用公開發推(Twitter)和私下打電話相結合的方式,積極主動地干預一些公司在外國設廠的計劃。2017年1月初,他發推以增加關稅為警告、阻止通用汽車和豐田汽車等在墨西哥建廠的計劃。這些舉動實質上在逆轉自克林頓總統時代簽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1994年開始實施)。

到目前為止,特朗普團隊雖然沒有展示完整的「科技政策」,但影響未來科技和相關產業發展的政策偏好已有很多。除了貿易和全球化方面的諸多言行之外,他還提出了較為激進的企業減稅計劃;明確表態不支持美國參加「巴黎氣候協議」;揚言要推翻奧巴馬的「全民醫療計劃」;認為移民搶了美國人的工作, 並多次表達了對機械人/人工智能搶人工作的顧慮……

拼湊這些言論碎片,常常會出現矛盾重重的畫面。被全球化浪潮衝擊了四十年後的世界,無論是經濟格局,還是科技水準,都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特朗普的「美國夢」靠譜嗎?

 

製造業回歸美國的路上失業者遍地

讓製造業(特別是科技含量高的製造業)回歸美國是新政府的核心點,特朗普的說法是:「美國製造、美國消費」。其實,在奧巴馬總統時代,製造業回歸就已經成為美國朝野共識,很多舉措在低調進行着,已經在全國建立了很多先進製造研究中心。而特朗普總統更會以多重政策、手段高調推行,加速這個回歸過程。

原則上來說,筆者認為美國製造業的高科技部分回歸是可行的,但不會完全按特朗普的思路去實現。製造業回歸美國必須依賴一組關鍵技術,就是特朗普不喜歡的人工智能/機械人。下面以蘋果/富士康的未來發展做些分析和預測。

►蘋果總部。來源:Joe Ravi

蘋果的高科技產品的部分零部件以及最後組裝都是在中國進行的,其最為關鍵的製造夥伴就是台灣企業富士康。富士康在全球雇傭了約120萬人,其中約100萬在中國。另外,為富士康供應零部件的中國企業估計加起來的雇傭人數也在百萬數量級。無論有沒有特朗普,富士康都已經開始了用機械人取代工人的過程,部分中國工廠已經有機械人參與工作,有少部分生產線已經全面機械人化了。

特朗普施壓蘋果本土化製造的舉動一定會加速富士康的自動化過程。2017年1月初,富士康宣布將在美國擴大工廠規模。筆者認為,富士康新建的美國工廠,機械人化的程度將遠遠大於中國廠,不僅生產線完全機械人化,整座工廠都可能沒多少人。可以預見幾年後同樣產能的富士康在美國的工廠所雇傭的人數,只有今天相應中國工廠人數的30%左右。

如果是這樣,富士康在美國製造就有競爭力了。儘管中國的人工成本仍然比美國便宜,但美國在企業稅、物流、土地、能源等方面的成本優勢,再加上關稅因素,美國製造的綜合成本甚至可能低於中國。

在這種假設下,如果富士康把一半產能(銷售美州的產能)搬去美國,那麼富士康在中國至少要減員五十萬,而在美國則可以雇傭十五萬人。相關零部件公司在中國的減員以及在美國的增員也基本是這個數量級。

這對中國顯然不是好事,但特朗普也未必能完成他的「美國夢」承諾,因為人工智能/機械人時代的工廠所需要的員工,並不一定是支持他的那些「銹帶」高中生們所能勝任的,美國的結構性轉型還得進行。

另外,人工智能/機械人的全面推行,也會讓美國本土的製造業進一步減員、提升效率。例如無人駕駛車的逐步推出將使得大量的士和卡車司機失業。製造業本土化和智能化這兩股力量的反向作用,使得預測將來美國工作崗位總數增減難度變大。從大勢來看,完成今天同樣的工作量,所需要的人力終將越來越少了,除非有嶄新的行業誕生。

無論如何,在過去幾十年全球化浪潮中,資本家們一波又一波在全球追逐最便宜人力和自然資源的遊戲已經結束了。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也充滿無數的想象和創新空間。可以確定的是,在製造業回歸美國的道路上,將湧現大量痛苦的失業者。

►富士康的機械人技術。來源:foxconn.com.cn

 

矽谷科技業的未來憂喜參半

在這次美國大選中,矽谷的高科技人從來沒有掩飾他們不喜歡特朗普的態度。高調支持特朗普的矽谷企業家和風險投資人Peter Thiel受到了來自同僚和鄉親們的巨大壓力。但大選結束后,務實的矽谷人收拾心情,重新思考如何與新一屆政府相處。2016年12月下旬,幾十位矽谷大佬受特朗普之邀聚集於紐約,與他相談未來科技業的發展。正如蘋果公司CEO庫克所說:在美國、或是歐盟、中國、南美等國,無論同意與否,我們都要參與其中。

可以想象,未來幾年矽谷的難題一定不少。長久以來,矽谷的科技人盡量遠離政治,他們對華盛頓的核心訴求主要就三點:其一,政府少對企業的科技研發方向限制,讓企業自主決定;其二,政府多給一些高科技移民的名額(H1-B簽證),這樣矽谷可以從世界各地招收最優秀的員工;還有,高科技企業全球銷售在海外賺了很多錢,希望政府給一個減稅窗口,把海外存款拿回美國。

在奧巴馬政府時期,高科技移民名額方面還算配合,但其他兩點並不盡如人意。而在特朗普政府時期,估計會提供一個海外資金回歸美國的減稅窗口,企業的整體稅賦也可能下降,這都是利好。但特朗普政府對高科技移民名額以及對科技研發將有什麼樣的限制,情況尚未清楚,且並不樂觀。

我們只要分析特朗普總統的言論和他內閣團隊的偏好,就可猜測新政府會加強國防、基建等行業的投入,但在環保、醫療健康等行業則會弱化。他喜歡傳統能源,對新能源不會太支持。新政府推動製造業回歸美國的舉措,也會讓矽谷人在設計新一代製造體系方面有很多發揮空間。總之,特朗普的產業政策對矽谷高科技產業來說喜憂摻半。

執世界信息技術發展之牛耳的矽谷人一直持有互聯網的開放、自由、保護隱私的意識形態,特朗普似乎對此並無尊重。另外,矽谷未來數年的重點投入的技術方向之一是人工智能/機械人,而這對美國的就業市場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幫助製造業回歸美國,一方面減少現有製造業的就業人數。

科技創新和社會創新需要同步,否則人和人之間的張力以及人和機器之間的張力就可能撕裂社會。因此,就這組重大技術創新對社會可能造成的衝擊,矽谷人已經開始未雨綢繆的社會實驗。例如,有些風險投資人(如Marc Anderson等)選擇了一些大矽谷地區的人,提供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也即向每位被選中的人每月發放1000到2000美元,無條件隨便使用。他們希望從這些實驗中獲得一些經驗,以便在工業效率的提升后,很多人失業的情況下,社會治理模式可以進行及時的調整。

►鳥瞰矽谷。來源:Coolcaesar

 

中國的挑戰和應對策略

特朗普總統以反建制態度當選,凸顯出與前任總統很不好的政策連續性,未曾登位已經讓友邦驚詫連連。然而,他帶給世界的衝擊才剛剛開始。面對特朗普的未來政策組合,中國科技產業即將面對的挑戰和機會是什麼呢?

首先,作為有「世界工廠」之稱的大國,國際製造業從中國撤退所造成的衝擊不可小覷。回到蘋果/富士康的例子來說,未來五到十年,與蘋果相關的中國製造(富士康以及零部件公司),其在中國的員工總數可能下降一百萬,甚至是一百五十萬。與此同時,其他發達國家的企業也可能紛紛從中國削減製造產能,再加上人工智能/機械人這股技術力量的同向作用,那麼,中國製造業下崗員工的規模可能十分龐大。他們未來就業機會在哪裡?社會保障體系又該如何支撐他們職業轉換和基本生存?

其實,曾經推動全球化的精明資本家們很會算賬。過去幾年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已經越來越小,因此,國際資本家們早已布局,一方面把低端製造產能移到其他成本更低的發展中國家,淘汰中國的過剩產能,同時在自己本土重建高端產能。2017年1月關閉其蘇州工廠的希捷公司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可以預見,特朗普總統將會用簡單粗暴的政治、稅務和貿易等手段,使得「去全球化」的過程更為迅猛。

當然,中國仍然有很多空間化挑戰為機會。首先應該做的是為企業減稅減費,中國企業的稅費實在太重了,已經成為它們發展的枷鎖,也削弱了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二來可以加快服務業擴容速度,以此吸收製造業和農業釋放出來的勞力。三來需要用最新的科技元素、將現有存量巨大的製造業轉型升級。這是一輪技術創新長波,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中國需要設立專門機構研究先進製造體系的方方面面、並培養相關中高級人才,也需要投入很多資金扶持這波轉型升級。

另外,企業理念應該從「為世界製造」轉化為「為中國創造」,更為貼近國人自己的需求,精益深耕國內市場,同時高效使用有限的資源。在中國市場上出類拔萃的產品,也將佔領世界市場。當然,中國的資本家們也可以像福耀玻璃的曹老闆那樣,繞過貿易壁壘,去美國開廠賺錢。

最後,還有一份令人嚮往的遐想。不再承擔世界工廠重任的中國,可以在環保方面加大治理力度。將來中國的天空也許更蔚藍,水也許更清澈,人們也可以更安逸閑適地過日子了。


 特朗普今日上台:矽谷科技業和中國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