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caoz的夢囈(caozsay),作者:曹政,虎嗅獲授權發表。
以前寫過一篇《跨界與溝通 》建議沒有閱讀過的朋友瀏覽一下。
最近越來越感觸到這一點,我們說其實很多商業模式,很多商業機會,或者說的更俗更直白一些,很多套利機會,往往來自於信息不對稱,你所困擾的問題,恰恰是別人所擅長的;而你所擅長的,又恰恰是別人所困擾的,這裡存在巨大的利差。因為對於「外行」而言,他們甚至願意付出極高的成本,去解決一些「內行」認為小兒科的問題。
有些精於此道的人,就在從中做事,做中間人,漁利頗豐。
之前我講過我自己,技術與產品,草根與精英,境內與海外,這三塊跨界其實如果做的好,已經蠻有價值;但事實上,值得研究和分析的領域還是非常多的。
醫學和物理學。生物學,在很多最新科研場景中,結合越來越緊密,但實際上,絕大部分醫學的專業人士,並不是物理學、生物學(特別是基因科學)的專家;而物理學、生物學的專家也往往並非深入理解醫學的問題。
因此最新的一些研究技術和成果如何真正用到醫療領域,往往還是存在理解認知上的代溝。 這裡已經存在了非常大的空間。現在講基因技術,講大數據醫療,其實都是跨界應用場景的典範。但想象力和實踐之間,最匱乏的依然是跨界的專家。
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最新的新聞是,Google翻譯因此受益良多,文字的翻譯質量直線上升。也許不久,語音實時翻譯也會達到很高的水準,我們或許可以無視語言障礙可以隨意出行任何國家,只要攜帶鏈接Google翻譯的耳機即可(不過可惜,外國人進中國可能就痛苦一點,嗯)。
但人工智能若要深入到更多場景,除了算法專家,各個領域的專家介入也是非常必要的,AI可以戰勝李世石,其算法專家中是有一名業餘圍棋高手,是的,也許他棋力遠不如李世石,但依然是對圍棋AI設計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AI可以完成精準的翻譯,語言學家也要為AI設計基本的規則和邏輯。在任何一個典型的應用場景,AI若要發揮充分的功力,其相關領域的專家介入都是非常必要的。也許未來有一天,AI具有能夠完全針對全新領域自學的能力,不過目前,還遠遠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而且,也許我們不要過於樂觀的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互聯網+,大數據,都是非常熱門的概念,也是資本目前仍然保持興趣的領域(遊戲、O2O、智能硬件,對不起,你們失寵了)。而這些,落到具體應用場景,我們都需要明確其特徵,就是跨界。
不是把互聯網思維往傳統行業一套就ok的
你需要深入進去,以前我們覺得董明珠和雷軍pk,雷軍是新時代的代表,應該有橫掃千軍之勢,不料僅僅兩年下來,增長乏力,佔有率持續下滑,前景堪憂,依賴於傳統渠道的vivo和OPPO強勢崛起,這個案例值得每個篤信互聯網的從業者反思。
情懷、粉絲、互聯網思維,這些玩意價值化之後,到底值多少。當我在提這個案例的時候,是的,我自己也在反思,我不是事後諸葛,我承認這個事情也出乎我的意料。互聯網的熱潮是否讓我們失去了對傳統產業和技術最起碼的尊重。而傳統行業其實也在學習互聯網的思維方式,並且,這種思維方式一樣可以用於傳統的營銷模式中去。
今天,我們看到的線下營銷,線下的商業競爭,其思維方式和運作理念,和互聯網線上營銷,已經有太多相互借鑒和相互參照的東西在裡面。線上和線下,已經處於同一個時代,同一個水準,甚至成本,也會在市場選擇中逐漸趨同。 這時候,我們再去強調一家公司的互聯網屬性,是不是已經有點失去競爭優勢的意義了,就好比我們說,這家公司有電腦一樣。
很多人問過我,大數據有沒有價值,當然有,但是要看應用場景,你要落到具體的應用領域裡,在這個領域你有足夠的專業人士和優勢的產品或服務能力,然後大數據幫助你提速,幫助你升級,幫助你跨越競爭門檻,這是價值很大的。
你說你在這個領域就是個菜鳥,你試圖通過大數據顛覆這個領域,這個,說個例子,23andMe,那麼被追捧的基因項目,為啥被美國FDA取消了醫療建議資格,你壓根沒這個資格和能力么,等你擁有了這方面資格和能力後,這才真的是個好項目。
脫離應用場景談大數據,純技術公司在一定時間內還是有價值的,但價值有限。
新技術,新概念,新的理論,與傳統領域的經驗和技術積累結合,這是價值最大,想象力最大的地方。
一個新的熱點跨界領域是跨境電商
跨境電商分兩塊,一塊是海淘,從境外到境內;一塊是出海,從境內到境外;前幾年海淘很火,主要是國內食品安全、奶粉安全,以及消費升級的事情;但最近政府要強化內需消費,對海淘實際上是利空;加上人民幣轉入貶值區間,這一利空就更加明顯。 而出海則是利好,如果我們認定人民幣貶值趨勢存在,並且政府會積極干預貶值節奏,那麼從外匯回籠和匯率變化趨勢看,出海電商目前正在風口。
跨境電商是一個特別考驗跨界能力的場景:
1、互聯網流量運營,你搞不定流量和用戶就是死,對不對?
2、物流,倉儲,供應鏈, 不管自己做 ,還是找靠譜的合作者,搞不定也是死。 如果合作方存在壓帳問題,或者存在壓庫存的問題,還是死。
3、境內和海外的理解問題,什麼地區適合做什麼產品,什麼地區用戶有怎樣的消費特徵和習慣,付款方式、品牌接受度、物流容忍度等等,都要有理解和認知,否則,還是死。
4、法律、知識產權、產品侵權怎麼辦,海關罰沒怎麼辦,各地稅費怎麼算,各地環保標準和進出口規則怎麼算。
其他可能還有很多。
前段時間我跟一個做跨境電商的老朋友聊天,他們生意做得很大,我一句話就能冒充半個內行了,我說韓進這事你們有影響么,人家說,三個貨櫃被延誤,有一個現在還在海上漂着呢。
挑戰多,難度大,坑多,但也正因為如此,能殺進來做大玩家的,也就真沒幾個了:
有些貨品不錯的,流量不會玩;
有些會玩流量的,供應鏈歇菜;
有些供應鏈也懂,互聯網流量也會的,不懂海外消費習慣,生搬國內爆款,結果,還是沒戲。
這是最近幾天的心得。
跨界產生無數機會
信息不對稱套利
最新的科技轉化
一些基於跨界的商業領域和商業模式
你也許很難成為每個領域最頂尖的高手,但如果你成為跨域不同領域的次一級高手,也許你的機會,不會比那些頂尖高手少,甚至,你可以讓那些頂尖高手成為你套利的工具。
下一個1000億美元的機會在哪裡?一定是跨界!
目前看的最清晰的,是互聯網金融。但,類似的機會應該還有幾個。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如需授權請聯繫微信公眾號:caoz的夢囈(caozsay)
跨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