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中在fb看見一張圖,對比了香港成績好壞的學生。一面講述學生對牙醫有濃厚興趣並有適當的工作能力於此,但下一格則講述他成績不合格,下一格就是長大後當一名苦工。另一面講述一名學生讀書優異只是對牙醫沒有興趣,但因bio,chem高分,最後成功做到牙醫。我對苦工這項職業沒有其他想法,甚是尊重,因為本人父親正正是一名工人。他養起我們這一家,我十分感謝他。

圖片顯然講述香港的教育制度。精通中英數通,會是一位傑出運動員;bio高分,中英一定合格。只要成績,才能有夢想。只要有成績更可以踐踏別人的夢想,成績好不是在諷刺有夢想的成績差學生嗎?中史文學的學生,你有應用在日常生活及社會上嗎?經濟,會經的同學是否穿著西裝進入銀行?香港讀書不講成績,難道講人品?

家姐是一名大學生,理應飽讀聖賢書,社會都一致認同她的人品是高尚的。但我只看到一個懶惰,沒有同理心的人。無理取鬧,呼呼喝喝,原來這是大學生。「未玩贏制度學咩人出聲」,她一句話打擊我的自信,我讀書趕不上她,更受父母和老師的比較。香港彈丸之地,人才濟濟,但能在制度下跑出才是真正勝利者。我同意一段影片:香港埋沒多少個美斯。想想讀書期間又要去港隊踢波,家長傳統式壓力之下可以有哪些選項。

我寧願不當一名大學生。家姐性格從小沒改變,好食懶做,但成績優異,父母從不過問她品格。相反,我卻俾父母教導誠實責任感,讓我為家姐「執手尾」。同個大笨象喺房無分別。點解要我去執手尾而不去教導家姐?點解明知俾制度玩,就要勝過制度先發聲?腦子變作四方就回不去當初的模樣。

職業分為兩種,為興趣和為生活,在講求快的文化,判別一個人內在美在於外觀上;能否出人頭地在於學位上或是一部蘋果。對於制度無奈,怎一箇愁字了得。要是全部職業都講求興趣,相信質素定必高。而只是因為成績而去做,捫心自問,你工作快樂嗎?因為興趣,你幫人洗牙會更乾淨,香港牙醫一定出名。只是因成績好去做,工作效率定必低,更是過得一天得一天,不如放棄高薪條件,留給有能力的人吧。希望你們為著夢想奮鬥,不要屈服於制度下,也不要讓自己後悔。

“We are all in the gi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

作者:gbk(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是因興趣還是成績?(gbk)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