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築及綠化天台乃紓緩市區空氣污染的有效方法,惟若因政府部門各自為政,避免共同訂立安全指引,賠上的不止是市民寶貴的性命,還有大眾改善城市環境的勇氣和努力。

香港鬧市空氣污染嚴重,汽車排放的大量廢氣困在林立大廈間無法吹散,嚴重影響行人健康。多年來,旺角、銅鑼灣和中環等路邊監察站的二氧化氮 (NO2) 濃度水平徘徊 100 多微克/立方米,是世衛標準的 2.5 倍。在大廈狹縫之間種上植被,雖未能如從源頭減少汽車流量般全面解決空氣污染,但植物能透過葉子小孔和表面接收和吸附污染物,改善空氣污染情況。有美國研究指出,綠化大廈後,同一位置的二氧化氮 (NO2) 和 PM10 較原先水平降低 40% 和 60% 。

城市大學綠化天台倒塌後,各大院校相繼拆除其綠化天台。多個綠化天台被發現無入則,背後正是政府並無就樓宇結構安全定出清晰的標準指引。早在 2007 年建築署委託規劃設計公司進行《香港綠化屋頂應用研究》時,內容已建議應及時制訂可靠的標準,惟多年來一直只聞樓梯響。

各政府部門大力支持綠色建築,但看來卻沒有妥善協調。例如,發展局 2010 年出版的《可持續建築設計指引》僅提到綠化建築物可獲屋宇署寬免樓面面積,未見當局有強調綠化建築物對樓宇結構安全影響的訊息;而全港更有逾百間中小學在過去 7 年獲批環保署的「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進行綠化天台或屋頂工程,但亦無指引需向屋宇署入則。

從綠化天台和綠色建築一事便知,政策涉及不同政策範疇,需要跨部門通力合作,若不同部門對有關職責沒有明確承擔,需要及時實行的配套措施和工作便會遲緩不決。往往要事件爆煲之際,政府才肯成立跨部門會議,檢視現行政策和樓宇安全情況。

反觀亦然,本會多年來致力倡議改善空氣質素,牽涉到公眾健康、環境和交通運輸等不同範疇,然而各部門均指有關倡議政策不涉及其管理範圍,導致真正有效改善空氣質素的措施政策只聞樓梯響,空氣污染情況原地踏步。

回到綠化天台事件之上,在家天台擺一個紅酒箱種菜是否已是「綠化天台」之舉?什麼情況應該入則?如何在改善城市空氣和環境、推動社區綠化的同時確保建築架構安全?城大天台倒塌一事,問題不在綠化天台本身,而是政府有沒有承擔起應有的責任,跨部門制訂出適度而非過度控制的標準指引,容許民間在保障安全之下自發推動天台綠化及種植,確保香港邁向安全並可持續的發展未來。


 統籌天台綠化 政府責無旁貸

 https://www.facebook.com/cleanair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