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子恩 @進步教師同盟】

首先,讓我解釋一下,所謂休整日的理念從何而來。

較早前,出席了由多個民間團體發起的「關懷學子,守護生命,關注學生心理健康記者招待會」,而在會後的討論時間,社工復興運動的朋友向與會者提出「停轉日」的概念──事實上,他們的說法很簡單直接,「今天學生的功課量,今天學生的工作量,其實已經到了一個將要滿瀉的階段」「是時候停轉」……

這個想法,讓我想起早前在校內搞活動時發生的小故事。當時我準備了一些印有不同花紋圖案的白紙及顏色筆,還有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的糖果,然後邀請同學於午餐後一同填色。

一如以往的午間活動,同學們都積極投入,但讓我過後反思再三的是,活動過程中竟有好幾個學生不約而同地提出疑問:「老師,到底這個活動有何意義?」

「沒有什麼特別的,聽聞最近治癒系大熱,於是便約大家吃吃糖,填填色,聽聞可以減壓嘛!」我答。

其後,看見他們無聊又愉快地專注填色的樣子,我忽爾想起,原來今時今日在學校生活的第一原則,就是事無大小也要尋求意義或價值。眾所周知的是,自從新高中轉制後,課程愈來愈緊縮,老師和學生的空間亦愈來愈被擠壓,而在崇尚競爭的氛圍下,師生皆長期受壓,而身心健康只會被犧牲,。

由「停轉」到「休整」

老實說,起初我也對「停轉」一詞有疑慮──到底停轉一日,意義何在?同時,傳統告訴我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硬道理,停轉一日會否帶來反教育效果?更何況根據經驗,所謂停轉日必然帶來不少具體的執行和管理問題──到底是「放羊」一天,還是要安排一系列教學活動?凡此種種,對於早已習慣學校規訓的師生而言,並不是罕見問題,而事實上,我亦為此苦思了數天,希望能夠將「停轉日」的概念更清晰地告訴各持分者。

後來得悉,「停轉日」已正式易名為「休整日」,而愚見以為,這個改動,更符合活動設計的原意。事實上,所謂「休整」一詞,其實多用於軍旅。簡單一句,就是「休息整理再出發」的意思。類似的說法,亦可見於教會人士經常提及的「退修」概念。所謂「退修」,是指劃出一段特定時段來「退」隱,並進行「自我修練」。近月的連串不幸事件告訴我們,欠缺喘息和自省機會,正是全港師生乃至教育系統正面對的的一大危機,亦只有校方高層領導或教育局願意主動出手,以行政方式介入,增設休整機制,方有望可為師生製造更多的空間和時間。

「休整日」到底可以做什麼?

身為教育工作者,我覺得必須信賴前線人員的經驗和分析,然後按照校情和實際需要來處理。可以是一天的生命教育活動,也可以是半日的分享會,甚至是一小時的閒暇時間,惟當中最重要的是促進師生的交流和溝通,及讓學校各持分者再次認識自己和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與定位。值得關注的是,有關活動必須從個人需要出發,不應是由上而下的灌輸。

就讓我們都珍惜生命,讓師生都休整一天吧!

(由於篇幅限制,本文暫只交代理念部分,有關休整日的活動舉隅,請留意續篇。)

(圖:pixabay.com)


 珍惜生命,讓師生都休整一天吧!

 https://www.facebook.com/progressiveteachers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