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啟德郵輪碼頭網頁)

沉寂多時的啟德郵輪碼頭最近又走進公眾的視野。繼月初瑪麗皇后二號抵港,作為全球最大郵輪公司「皇后郵輪」亦首次將香港列入年度環遊世界航線,該公司的 3 艘郵輪一共可接載 17,000 名旅客訪港。政府隆重其事,商經局局長蘇錦樑更發出新聞稿,題為『三「后」訪港締歷史』,配合近日接駁觀塘及碼頭街渡服務,一時之間,似乎郵輪旅遊業在香港的確大有可為。

要發展旅遊業本身並無問題,但前提是有關發展不能對本地的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根據政府的數字,郵輪在香港停泊次數由 2013 年的 89 次,大幅增加至 2015 年的 142 次,預計今年更多達 175 次,足足是 2013 年的一倍。

這些增加的郵輪,無疑會為香港帶來經濟收入,但有關的計算,往往忽略郵輪為香港社會帶來的成本。例如,為配合啟德郵輪碼頭的發展,啟德發展區將斥 120 億的巨資興建不環保的高架單軌列車,服務的對象只是遊客,甚至不會在啟晴邨和德朗邨設立車站。現時當區的居民如要走入啟德郵輪碼頭,根本沒有交通工具或單車徑可達,往往要依賴九龍灣的單一連接道路。這種只服務遊客,而沒有考慮當區居民需要甚至交通承載力的旅遊發展,絕對不符合國際提倡的綠色旅遊的趨勢。

有更甚者,啟德郵輪碼頭原本已經預留位置,發展岸上供電系統,讓停泊的郵輪不致因燃燒燃油而放出大量廢氣。健康空氣行動一直爭取郵輪碼頭興建岸電,理由非常簡單:發展旅遊必須考慮到環境承載力的問題。我們曾經根據 2013 年的數據做過一項估算,每年香港有 42 人因為郵輪廢氣而提早死亡,更要額外付出 5.23 億於醫療開支之上。以上的數字只是根據 2013 年的郵輪數目,預期 2016 年香港要付出的額外社會及醫療成本,很有可能是當年估算的一倍!

現時郵輪旅遊業面對的兩難是:要麼訪港郵輪數字大幅上升,但廢氣量亦同時爆升,香港沿海居民猶如在流動工廠旁生活;要麼訪港郵輪數字停滯不前,整個郵輪碼頭項目成為不折不扣的大白象。要破解製造污染大白象的悖論,唯一的方法就是興建岸電,化危機為商機,配合地區承載力,同時照顧當區居民的需要,可持續發展就不再只是一紙空文。


 郵輪,你好— 一隻不斷製造污染的大白象

 https://www.facebook.com/cleanair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