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台灣婦女第一胎的平均生育年齡於從1989年的25.2歲,於2013年延後為30.41歲,高齡產子情況普遍。同時,1998年起至2010年間,罹患「子癲癇症」的產婦人數也大幅增加4成,而35歲高齡產婦更是子癲前症的高風險族群,罹病風險增加3至5倍,恐導致胎兒發育不良、產婦昏迷!
2015亞洲及太平洋地區母胎醫學大會今日於台北舉行,德國專家也到場分享經驗,指出孕婦可以透過創新的血液檢驗技術,掌握發病機率,協助產科醫師及早因應。
國人生育年齡增加,罹患子癲癇症的風險也提高3至5倍,孕媽咪千萬要小心!
子癲前症主要為胎盤功能不良所導致,發作時因通過胎盤的血流減少,胎兒無法獲得正常所需的氧氣與營養,若病發,將可能需終止妊娠,對產婦及胎兒將造成嚴重後果,被視為產科頭號殺手!
國內高齡產婦多 子癲癇症風險大增
針對妊娠期間有肥胖、未成年或大於35歲、初產婦、糖尿病患、慢性高血壓及多胞胎等具危險因子的產婦,皆可能提高罹患子癇前症的發生機率。最新健保資料研究顯示,30歲以上懷孕產子,罹患子癲前症風險將增1.79倍,而35歲以上高齡產婦更可能比一般產婦多了3至5倍的威脅。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國內高齡產婦逾6萬人,將可能籠罩在子癲前症的高風險下,孕媽咪要特別注意。
德國柏林夏里特大學附設醫院Stefan Verlohren醫師分享目前國際子癲前症篩檢趨勢。
好發於中晚孕期 症狀不明顯
德國柏林夏里特大學附設醫院的Stefan Verlohren醫師,於醫學大會上指出,子癲前症好發於中晚孕期間,而且每20位孕婦,可能就有一位患有子癲前症;全球每年每10例孕產婦死亡案例中,就有超過4成因子癲前症所致,為新生兒早產、發育不良甚至死亡的主因之一。
子癲前症的早期症狀通常不明顯,如噁心、體重增加、下背痛和四肢腫脹等,甚至毫無症狀。為了預防子癲前症的發生,過去建議於懷孕第一孕期(9至14週)透過檢驗評估孕婦是否有子癲前症風險。
創新血液檢驗技術 確保高風險孕婦安全
Stefan Verlohren醫師表示,早期檢驗可做為評估子癲前症的參考,但對於評估為高度子癲前症風險的產婦而言,因無法預測實際病情發展,及可能發病時間,宛如不定時炸彈難以掌握,使孕婦飽受身心煎熬。
所幸,目前醫學上已有創新血液檢驗技術,懷孕20週以上的孕婦發生高血壓及尿蛋白症狀,應進一步做此檢察,掌握未來四週發病機率,協助產科醫師及早因應,保障產婦及胎兒安全。
華人健康網 記者林芷揚/台北報導
子癲癇症風險增5倍!高齡產婦小心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