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Forbes,譯文創見首發,由 TECH2IPO / 創見 Rowson 編譯。圖片為巴黎 Museum of Fairground Arts 展出的獨角獸雕塑。
2015 年,科技領域出現了大批獨角獸公司,這不禁讓人回想起 2000 年左右科技經濟繁榮又衰敗的情景。原文作者 Paul Glader 是國王大學的一名新聞學副教授,作為媒體學者參與了柏林創新領導力 EMBA。本文是Paul Glader對該課程導師 Rich Mironov 的一次採訪,這位在矽谷工作了 20 余年的導師講述了他對於當今科技經濟和獨角獸企業的看法。
2015 年出現了一大堆獨角獸(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的公司),這些神秘的生物未來將會變成什麼,是收益黑馬、利潤賽馬,還是現金奶牛?又或者,他們的神話轟然倒塌,迅速被互聯網歷史的塵埃所淹沒?
Jessi Hempel 曾經在 Wired 上發表文章說,2016 年我們應該停止討論獨角獸的問題了,畢竟這種神奇的生物很可能「只是帶着塑料喇叭的一匹馬」。但這很難,研究公司 CB Insights 發表報告稱統計了 150 家被認為是獨角獸的公司,他們估值的總和達到了 5250 億美元。而在 2009 年,像這樣的獨角獸公司僅有四家。獨角獸的隊伍正在不斷壯大!
11 月,在加州伯克利舉辦的柏林創新領導力 EMBA 班上,我嚮導師 Rich Mironov 詢問他對於經濟衰退前景的看法,他先知般的預測令我驚訝:
「接下來的半年到一年當中,將會有一家重要的公司不再盈利或是在其他方面犯下錯誤」他說,「當這個情況發生時,所有人都需要努力尋找自己的出路。」
Mironov 老師在矽谷工作了 20 年,80 年代他在 Tandem 計算機公司,90 年代在 Sybase 工作,還加入過 Air Magnet 公司、Slam Dunk 網絡、iPass、enthiosys 和 Suddenly Social。目前他在教產品管理方面的課程,並做相關咨詢,還寫了本叫《產品管理的藝術》的書。
Mironov 老師完美地向我們重現矽谷的歷史,這讓我們更加明白了為什麼矽谷是世界科技的中心。回顧完那些樂觀的歷史後,我告訴 Mironov 在 2001-2002 年科技工業不景氣期間,我正在洛杉磯做華爾街日報和美聯社的科技記者。那時的我看到當地經濟蕭瑟,城市裡到處是失業的科技工人,初創企業紛紛倒閉,隨處可見空蕩盪的辦公室。
Glader(作者):我們是否正在經歷技術經濟領域的又一次非理性繁榮?或者,現在的狀況是我們過去的一個側寫?
Mironov:金融市場有其繁榮和蕭條的周期,科技循環也有繁榮和蕭條的周期。1985 年、1992 年、2001 年、2007 到 08 年分別是幾次科技繁榮結束的年份,我們可以看到,科技蕭條每隔七八年就會發生一次。矽谷外的投資人們又會花上五六年來等待觀望和重新建立信心。這有助於緩解投資過熱的風險周期,對於下一次低迷同樣有好處。
他回憶起 2007 至 2008 年,聞名遐邇的矽谷風投基金紅杉資本提出了一份備忘建議說「資本寒冬來了」,是時候節約資金了。隨後不久,創業公司們開始紛紛倒閉,創業公司最愛的的 Aeron 椅子被隨處扔到大街上。
「我們現在很可能是又在周期的頂端了,」Mironov 說,「我很害怕,這可能只會對將來想在矽谷買房子的那些人有好處。」
他已經發現了過熱的經濟周期和對初創階段企業無目的地投資泡沫的跡象—矽谷裡有太多人在做那種幫人尋找露天停車場的 App 了。「這是個大問題嗎?只有住在洛杉磯的 20 多歲的年輕人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吧。」
換句話說,Mironov 所擔心的是太多人像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時一樣,與其說是想要在有了想法後開始踐行一種好的商業模式,倒不如說他們其實只是想獲得融資。他擔心矽谷昂貴的土地已經和美國大部分地區和用戶的實際需求和問題脫節。
圖片為 2014 年 9 月 17 日,Union Square Ventures 的管理合夥人 Brad Burnham 在華盛頓州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作證。當天,委員會就「網絡中立的重要性:通過有意義的網絡開放規則建立有序競爭,從而保護消費者」這一主題聽取了證詞。
Union Square Ventures 的合夥人 Brad Burnham 在一月初通過 Skype 採訪了一組在鳳凰亞利桑那州國家大學參加斯克里普斯霍華德新聞企業家協會的新聞學教授。Burnham 曾長期在 AT&T 從事媒體和電信工作,隨後,他于 2001 年加入了 TACODA,又于 2003 年加入了 Union Square Ventures 投資公司。USV 是一家業內領先的風投機構,它于 2004 年開始早期投資,目前已經投資了 80 家企業,其中包括著名的 Tumblr、Etsy 以及 Twitter。
Glader:矽谷現在正經歷着一場技術泡沫嗎?
Burnham:就拿 Uber 來說,我從心底裡認為它是家物流公司,只不過是送人還是送東西的問題。世界上最好的物流公司之一聯邦快遞的市值是 360 億美元,而 Uber 獲得的融資數額已經達到了 600 億美元左右。這完全來自對股權和數據的誤解,他們完全可以使用那些能幫助他們擴展市場份額的其他方法。Uber 的 600 億融資之所以我認為這是個泡沫:任何向 Uber 投資的機構都想獲得 3 倍的回報,所以他們期待着 Uber 上市後市值能跑到 1800 億美元。如果要用收益來證明這個市場價值,那麼 Uber 需要賺到比聯邦快遞多 50-60 倍的收入,才能證明自己能實現 1800 億美元的市值。所以說,這就是泡沫。
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同一場會議上,新聞學教授們聽了天使投資人 Jason Calacanis 的故事。Calacanis 的媒體公司出版了《矽谷記者》和《數碼海岸記者》以及《風投記者》等刊物,最後將這家公司賣給了道瓊斯。他又合夥創辦了 Weblogs,賣給了 AOL。在 AOL 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轉型天使投資人,先後投資了 Uber、Calm、Chartbeat 等創業公司。
Glader:有人覺得矽谷「藥丸」,你同意嗎?
Calacanis:「又是經典的泡沫論。現在有許多領域都開始出現泡沫了。好的一面是,現在的泡沫和 1999-2000 年的泡沫不一樣。有的互聯網公司已經可以製造現金了,而且有的公司還可以開源節流一部分資金。這都不是泡沫的大問題…… 簡單的服務就可以每個月服務幾十億人,收入可是真實存在的。」
「創業公司上市前的估值確實有點超出他們自己的真實水平了。」
「Elon Musk 是所有人的偶像。他是矽谷第一個為世界帶來改變的人,電動汽車、SpaceX 火箭。所有人都羡慕他。就連 Google 的創始人現在的重心都不放在搜索引擎上了,他們也在搞自己的自駕駛汽車。每個人都在競爭,看誰先去影響這個世界。這是一個積極的現象。整個世界和所有消費者都信任來自矽谷的產品。」
Francine Hardaway 是 Stealthmode Partners 咨詢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並在一些組織中擔任市場顧問,這其中就包括廣告科技創業公司 Zedo。她也在 ASU 中接受了 Glader 教授的採訪。
Glader:2016 年的技術、媒體、廣告公司的商業形勢怎麼樣?
Hardaway:「今年,所有公司都很缺錢,投融資今年就會到頭的。企業成長時間一旦夠長了,就必須要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顧問公司比其他公司提前 2 年遇到這樣問題。今天早上還在和風投談,他們說今年會低估值投資。如果你足夠聰明的話,就讓別人來收購你吧,起碼在公司倒閉前員工還能有個着落。這就是創業。今年在媒體圈和廣告圈,肯定會出很多這樣的事情。」
Wired.com 的 Jessi Hempel寫道:「沒錯,獨角獸可能已經在泡沫中了,或者並不存在泡沫。如果真的有泡沫,那也是吹獨角獸估值吹出來的。對沖基金和共有基金也在添油加火,搞不好就玩火自焚了。但是一切難說,除非真的破裂。」
除了獨角獸,她認為 2016 年還不應該關注這些:共享經濟、可穿戴裝備、雅虎 CEO 梅姐、以及任何名字裡帶「智能」兩個字的東西,這些都是泡沫。
本文來源:Forbes 譯文創見首發 由 TECH2IPO / 創見 Rowson 編譯 轉載請註明出處
2016,獨角獸墜落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