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提過,源自日本的「路上觀察學」意即重啟另一雙眼睛,讓我們能夠跳出既定框框,以蜜蜂的觀點看世界,那怕是最微小不起眼的一草一物,都有記趣玩味的價值。

這門觀察學在台灣非常流行,只要在 Facebook 搜尋「路上觀察」四字,大大小小相關群組便會湧現眼前,本來互不認識的城市遊者便會將街上瞥見的馬路符號圖案、地上渠蓋、狀甚滑稽或逗趣的物件上載同好,街道頓時成為驚喜處處的博物館。

把這個視角帶來到中環:一個以離地、講求效率和功能性的商業核心地段,會有什麼新發現呢?十二月中旬,CAN 邀請了十數名義工在德輔道中進行路上觀察,從「離地」到「落地」,打開五官的天線,發現不為人留意的街道魅力和趣味。

參加者來自不同背景、不同年紀和職業,有大專生、中環上班族、園境設計師。部分參加者未必太熟悉城市研究學,但身處街道之中,細心感應街上一事一物,在短短兩小時內,便已得出迴然不同、而又具啟發性的城市現象觀察:

觀察對象所見現象 / 提出的疑問:

中環街市 缺乏打理,呈現荒廢的狀況,除了二樓的「城市綠洲」外,整幢建築都是杳無人煙,與大樓外熙來攘往的街道形成強烈對比。因此,發現街市已成為飛鴿的聚居地,牠們佇在外圍一排排窗戶觀察著地上的途人。


Source: https://c2.staticflickr.com/4/3454/3185227398_c78e3571d4.jpg

區議會路邊盆栽

這些路邊盆栽幾近垂死,泥土更栽滿煙頭,估計這裡的上班族會在休息時段在此「打邊爐」減壓,旁邊的煙蒂筒反而顯得冷冷清清。而整條街道上都沒有多一抹翠綠,除了個別商廈在花園內植樹。


垃圾桶、回收箱 近上環一帶路段每隔一米左右便有一個垃圾桶,數量有點多餘,棄置垃圾變得太方便就手。其他國家如日本等街上都沒有太多垃圾桶,這條街道的垃圾桶分佈,會否變相鼓勵大家更輕鬆隨意製造垃圾?

然而,近畢打街那邊的路段卻沒有任何垃圾桶,而整條德輔道中亦沒有足夠回收箱。

電車電箱

這些不知名的盒狀電箱,頂部駁著一條柱狀管子,表面記著一個數字,到底它對電車移動的功用是什麼呢?


土地公公 萬萬想不到,象徵「現代化」和匯聚金融業的德輔道中上找到共六個土地公公,可見這條綿長1.4公里的街道體現了傳統和現代並存,並揉合了中西生活文化。

鄰近上環一帶不少售賣生活用品的小店都依照傳統,在門口安放土地公公,而一路往東走,店舖種類慢慢變成連鎖店和銀行。

這一切在街上引發的發現和思考,並不能即時解答到背後的運作邏輯和社會脈絡。然而,放下匆忙節奏,把心思投射到身處的城市場境內,便能捕捉到看似微不足道的街頭符號和生活形態,並打開探知城市的好奇之門。

中環是香港政治經濟核心的象徵,與這片土地上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在佈滿天橋系統的「離地」空間設計下,我們是如何觀看這個地方?是一個以金融商業為主的功能性地帶,發展、效率、車來車往、速度便是唯一主旋律?我們與這個地方的關係是什麼?德輔道中-一條充斥著汽車廢氣、擠塞不通的馬路,可以成為電車和行人專用區,讓市民共享生活,並廣植樹林為街谷鬧市帶來清新空氣嗎?就由「落地」開始,進行路上觀察,與街道生活連繫起來,探索這個空間的可能性!


 中環路上五個不為人知的城市暗號

 https://www.facebook.com/cleanair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