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哲學、文學、歷史學等人文科學這些讀萬卷書的世之顯學也知道,學習最大的開支就是買書。我等不像商學院某些科目,採用中學水平的考核模式,只須背了幾本教科書上的標準答案就可以考些;我等著書立說,乃是要旁徵博引;「古今興廢,聖賢經傳,無所不覽。」《三國演義.第八六回》幸好有個戰鬥民族叫作俄羅斯,為了反抗「美帝壟斷資本主義」對萃萃學子的剝削,建立了偉大的網上平台「創世紀圖書館」(Library Genesis http://gen.lib.rus.ec/ ),供人以pdf、epub等檔案格式下載,促進學術研究與創新。不過大家千萬不要使用,因為該站內絕大部分的書籍都是侵犯版權的(按:本人素來奉公守法,請勿「篤我灰」)。
一般人以為知識產權法例的訂立最能保障學術與藝術之研究與創新,這可是大錯特錯。事實上,學術書籍的版權限制正正大大增加了學者與藝術家的研究和創作成本,並且為知識傳播增加障礙,而擁有「知識產權」的學者與藝術家很自然就會成為「權貴」。如果該知識產權能夠為其帶來相當可觀的經濟利益,彼等甚至會因而懶於再作創新。
知識產權之設立就是防止了其他人生產同樣的東西,結果就是為進入市場建立障礙,使自己成為惟一的生產者,壟斷市場。例如非常喜歡控告他人侵權的法國合一(跨宗派)修道團體泰澤(taizé)每年也會編訂新的詩歌集《泰澤短頌》(Taizé Chant),就是生產《泰澤短頌》的「壟斷者」。《泰澤短頌》不算貴,在香港也只有很少教會訂購(而且香港聖公會某座堂也只是影印歌紙了事;同理,知情者請勿「篤灰」),所以經濟利益不大。但像是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這裡學術書籍出版社就不同了。例如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就取得了Howard Hong及Edna Hong二人對齊克果絕大部分著作英文翻譯本的版權,而Hongs的英譯本系列為現行哲學界認受性最高的,結果絕大部分齊克果研究者都要光顧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自然就把書定價很高。
那麼,為何壟斷市場的產品價格通常會較高呢?這涉及簡單的微觀經濟學知識。對於個體生產者來說,(1)價格被定義為其平均收入(Average Revenue, AR),即 P = AR;(2)為了不虧本,長期價格切須高於平均總體成本(Average Total Cost, ATC),即 P ≥ATC;(3)生產者會在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 MC)等於邊際效益(Marginal Revenue, MR) 之水平上生產,以將利潤最大化,即 MR = MC。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中,由於沒有版權限制,人人皆可加入生產同樣的產品,為了競爭,沒有人敢加價,所以價格只能剛好等於平均總體成本;然而,在壟斷市場中,價格乃是生產者決定(稱為定價者),因此價格就會高於平均總體成本,如下圖所示。
作者提供
顯然地,相比之下,壟斷市場下的價格會顯著上升。在經濟學上,壟斷導致之價格上升會使生產者得益(收入增加),消費者受損(支出增加),並且由於市場上產品之整體均衡數量也會下降,從而帶來無謂損失(deadweigh loss),如下圖所示。
作者提供
https://courses.byui.edu/econ_150/econ_150_old_site/images/8-3_Antitrust_and_Regulation_02.jpg
對於學術研究來說,這還會引伸另外一個經濟問題:由於一本書籍、一篇論文或是一項研究同時是另一個研究的「原料」之一,正所謂水漲船高,書籍貴了,研究成本也上升。就是黑格爾這種吹水能力極強的哲學家,也要依賴亞里士多德、萊布尼茲、康德等前人的哲學理論才能著書立說。
在價格以外,更大的問題是這同時令知識難以取得。一個為了做功課應付期末論文的大學本科生,本來雄心壯志要去研究齊克果日記與手稿(Journals and Papers)中對自我與他者問題的看法,誰知那個不堪的哲學系圖書館竟然沒有齊克果全集,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將全集的每一本書都賣得很貴(HK$500至HK$700左右吧,共七冊),而且又沒有預覽,這個學生根本不知道那本合用,那你叫他如何去認識齊克果的哲學?結果當然是放棄,隨便寫點簡單東西關於沙特這個不堪的無神論者就算了。
人文科學既為世之顯學,其理樞奧,本身已經不易弘揚,而過多的知識產權法例更加阻礎一般人主動接觸顯學。不過如果沒有了知識產權又是不行的,因為做學術也要「搵食」,出版書籍也是「搵食」方法之一。李天命學術水平低下,但就是透過教學建立名氣,然後大量出版在學術界不入流,但在市場上較受歡迎的著作,以賺取金錢。而且「賺錢」也是研究的誘因;若然沒有了知識產權,他人可以隨便抄襲自己的研究成果的話,相信也沒有人願意投身研究。如何取得平衝是最大的問題。
當然,李天命這種學術水平低下又要出書賺錢的人,在學術界是少數。為了令顯學普及,西方學術界已經出現不少以「公平使用」為原則的平台,容許他人以註明作者及出處的前提下(需要跟據註腳格式,也是所有寫論文的人最討厭的東西;不過「credit」他人在學術界乃是非常重要;抄襲可是學術界十惡不赦的大罪)免費分享,例如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http://www.iep.utm.edu/ )和Standa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http://plato.stanford.edu/ )都是由全球各地的哲學家和哲學學者投稿撰寫百科全書條目的,資訊完全是免費。對於大學通識科「被迫」要讀哲學經典的大學本科生來說,這些網上平台就變得非常重要。
要讓一群高高在上的教授們願意做學術義工在網上發表一篇不會直接換來大學研究經費資助,或是版稅的文章以推廣學術,並不容易,除非那些免費的網上學術平台有足夠的「權威性」,令人覺得在那裡登了一篇文章會令自己頭上多了一個光環(學者大多貪慕虛榮)。以哲學為例,IEP和SEP由於聲譽較好所以才站立得住。說到底,要完全廢除知識產權是不切實際的,不過能夠令學者將部分知識願意以公平使用的方式免費公開出來讓人使用,仍是可行的方法。
作者:安德烈(本文章由聚言時報授權提供)
經濟學論證知識產權扼殺創意(安德烈)
https://www.facebook.com/GaldenPolymer/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