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心腹大患,非子宮肌瘤莫屬。

有關造成子宮肌瘤的危險因子,除了大家熟知的晚婚、肥胖、荷爾蒙、家族史、高血壓之外,根據美國最新研究更發現,暴露在空氣污染PM2.5懸浮微粒等之下的婦女,與子宮肌瘤小幅度增加的風險有關。


暴露在空氣污染PM2.5懸浮微粒等之下的婦女,與子宮肌瘤小幅度增加的風險有關。

此份研究報告來源為2014年美國波士頓醫學中心婦產科和哈佛大學公衛學院合作,針對85251位25至42歲的女性,並從1989年9月追蹤至2007年5月,對其所有居住地與主要道路接觸到戶外的空氣污染PM10、PM2.5,或PM10-2.5懸浮微粒,進行問卷調查。並以超音波檢查,或切下子宮肌瘤後的檢體進行檢驗報告。

小心!PM2.5懸浮微粒 具有增加子宮肌瘤的潛在風險

結果發現,累積每「2年平均」、每「4年平均」,或「累積平均」增加10微克/立方米PM2.5,則其子宮肌瘤的增加風險比分別為8%、9%與11%。此份研究報告並刊登於知名《流行病學期刊》。由此研究報告透露的警訊是,PM2.5懸浮微粒其實是一種類荷爾蒙,具有增加子宮肌瘤的潛在風險,女性必需加以重視。

子宮肌瘤是子宮平滑肌與結締組織纖維異常增殖而長出的腫瘤,大部分為良性瘤,盛行率隨育齡婦女年齡增長而提高。30歲以上婦女平均發生率為20%,40至50歲發生率最高,可達50%至77%,通常停經婦女的肌瘤體積會變小。大多數子宮肌瘤患者無明顯症狀,常在健康檢查或懷孕前檢查才診斷出來。

子宮肌瘤有5大症狀:不正常出血、疼痛、壓迫感、不孕、流產

子宮肌瘤有5大症狀,包括:不正常出血、疼痛、壓迫感、不孕、流產。大約10%至20%的子宮肌瘤會出現症狀,不正常出血是子宮肌瘤最常見的症狀,約有3分之1的病人會有不正常出血情況。子宮肌瘤症狀除了與肌瘤大小有關之外,肌瘤的位置也相當重要。突出於子宮外側的漿膜下肌瘤,較易壓迫膀胱或大腸,靠近子宮腔的肌瘤則特別容易發生出血症狀。

一般無症狀的小肌瘤可定期追蹤,一旦發生壓迫症狀或引起腹痛、大量出血造成不適者,才需要進行治療。目前子宮肌瘤治療主要為非侵入性藥物治療,以及外科手術治療兩大選擇,其中非侵入性藥物,除了只能短期維持藥效之外,副作用也相對明顯。至於外科手術,無論是針對子宮肌瘤之切除,甚至是全子宮切除,也都存在併發症風險,對生育年齡女性造成極大困擾。

新一代口服藥可縮小肌瘤 避免手術引發風險

對於子宮肌瘤患者如何縮小肌瘤,避免走上手術一途,引發風險,目前已經有新一代口服藥可選擇。根據2012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之PEARL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新一代口服藥物選擇性黃體素受體調節劑,有75.9%病患出血能在7天內控制出血症狀。服用3個月後,超過90%的病人也能有效控制出血,並且在3個月療程後,可有效抑制肌瘤生長達6個月。透過選擇性黃體素受體調節劑的機轉,可抑制子宮肌瘤血管與細胞新生,進一步讓肌瘤細胞凋亡,讓手術更加順利。

提醒女性,一旦出現異常出血,務必就醫,若有子宮肌瘤,也要持續追蹤,掌握肌瘤的大小變化。若自覺腹部變大,不要以為是發胖,最好就醫,進行接受超音波檢查。不要放任肌瘤愈長愈大,對於醫生或患者來說,都可能將造成巨大的壓力與手術風險。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報導


 PM2.5懸浮微粒竟是類荷爾蒙 恐增子宮肌瘤風險!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