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 年代,日本南部熊本縣水俁市發現一些異常的現象;海上常見死魚與海鷗屍體,許多貓肢體不聽使喚,甚至在街上狂奔跳舞,還有上萬隻貓投海自殺,接著狗與豬也出現不正常的情形,最後連人都出現類似徵狀—肢體麻痺、口齒不清,孕婦產下畸形兒,甚至有些人死亡。

這種被稱為「水俁病」的怪病,經調查後,發現肇因於當地居民大量食用有毒魚貝類,而這毒就是甲基汞(水銀)。

汞就是俗稱的水銀,是一種液態重金屬,以不同的型態存在於自然界,也可以因人為作用產生,例如火山爆發、森林火災、或是工廠排放時,都會釋出汞到環境中,然後再降回地球表面或是水面。當接觸或暴露在水銀的狀態下,會對人體產生不良的影響,包括周圍神經、感覺異常,只不過人體對液態水銀吸收能力並不強,正常狀況下,水銀的蒸氣對人體比較有威脅性。

甲基汞是一種有機金屬陽離子,是汞在水解狀態下存在的方式,甲基汞對人體具有毒性,它會攻擊、毒害神經系統,造成水俁病的徵狀;也因為其有機、特殊的個性,甲基汞可以完全被人體吸收,偽裝,流竄,人體會把它辨識成一種必要胺基酸,然後穿過血腦壁障進入腦部、通過胎盤,當累積到某個程度,神經系統就完蛋了;糟糕的是,甲基汞很容易吸收,卻非常難排出體外,存在體內的半衰期大約是50年,而且現在還沒有特效藥可以醫治,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吃下肚的汞,到我們死的時候都可能還有一半留在體內,不能不防。

食物鏈上層生物體內的毒素

先前提到存在自然界的汞,海上陸上都有,陸地上的汞經過雨水沖刷,也會匯集在河川、溪流與湖泊,有些則進入海洋,這些水中的汞,因為微生物的作用,會轉化為甲基汞,進入生態系統,進入生態系統的甲基汞,先被浮游生物吸收,再經過食物鏈,會產生一種生物放大效應,因為大魚一生要吃很多小魚,小魚要吃很多的蝦米,食物鏈上層生物體內的毒素,通常是下層生物的幾千至幾萬倍,簡單來說,壽命愈長、愈大隻的魚毒性就愈高。汞只是海鮮體內重金屬的代表,其他可能存在海鮮體內的重金屬還有鉛、銅、鎘等等,不能不提防。

孕婦,或打算未來1—2 年內懷孕的女性,每週吃的魚控制在170 g 以下,發育中的嬰兒也應該要留意,尤其是重金屬含量可能較高的魚類,應該儘量避免。國外有些網站可以做為魚類攝取參考指標,可以用個人體重換算適合食用的魚肉量,只不過是英文的網站,魚種翻查時要翻譯,可以參考使用。

當前重金屬汞殘留偏高,盡量避免食用的魚類

鯊魚 (Shark)

大西洋胸棘鯛/ 深海橘鱸 (Orange Roughy)

劍旗魚 (Swordfish)

旗魚 (Marlin)

康氏馬加鰆/ 土魠 (King Mackerel)

鮪魚 (Tuna)

石斑 (Grouper)

智利海鱸 (Chilean Sea Bass)

( 參考資料:天然資源保護網NRDC,資源復育網,美國藥物管理局)


漁產內含的化學成份-多氯聯苯

多氯聯苯 ( PCB) 是一種人造物質,在1881年由德國科學家首先合成製造,液體化學物質由於其耐酸、耐鹼、不燃,而且非常穩定的特性,很快被廣泛大量運用在工業用途中,一些電器絕緣體、阻燃劑,電腦晶片中都有用到多氯聯苯。

美國有一家公司曾經將約50 萬公斤的多氯聯苯排入河中,沒多久就發現這些多氯聯苯已經進入水生食物鏈,進入野生魚類體內,這些年來,世界各地的多氯聯苯早已經由河流,生物,散布至整個海洋。

1968 年日本發生米糠油中毒事件,追查元凶正是多氯聯苯中毒,所以各國紛紛禁止生產或使用多氯聯苯,不過台灣那時慢人家一步,每年都還進口超過一萬噸的多氯聯苯,而且沒有追蹤管制,在1979 年,台灣中部地區發生大規模中毒事件,經過數月的追查,查到源頭正是11 年前造成日本食用油中毒的元凶,多氯聯苯,從那時開始,世人開始警覺這個人類製造的東西,正在殘害人類。

多氯聯苯已經被證實是致癌物質,影響腦部、內臟、皮膚、神經及免疫系統,即使各國從1970 年代陸續禁止其生產與使用,但是它穩定的優點,卻是多氯聯苯在自然界不易分解的致命缺失,也正是中毒者無法抹滅的痛。多氯聯苯在人體內平均半衰期約10 年,進入人體之後,對身體造成傷害,更糟糕的是中毒者體內的多氯聯苯難以排出體外,所以即使經過三十幾年,中毒者仍然為毒害所苦,甚至毒素會遺傳到下一代,造成下一代不正常,貽禍萬年。多氯聯苯有紀錄以來約製造出15億公斤,

前面提到過多氯聯苯很穩定的「優點」,所以這些年來,多氯聯苯沒被有效的分解,不會消失,反而是四處流竄,防不勝防;多氯聯苯無色無味,也可能以蒸氣型態存在,即使禁用多年,仍可透過各種管道進入生態環境中,所以遭污染的空氣,水以及土壤中都有可能存在多氯聯苯,環境中的多氯聯苯污染魚貝水產、禽畜、乳蛋類食物,或是飼料遭到污染,進入我們的食物中,再經過攝食進入人體。

多氯聯苯進入動物身體之後,多儲存在脂肪跟內臟,所以日常飲食中,減少動物脂肪跟內臟的攝取可以降低吃進多氯聯苯的機會,例如美國環境保護部就曾建議,養殖鮭魚因為種種因素,攝取量應限制在每個月一次以下,而其他海魚或脂肪少一點的魚,多氯聯苯、戴奧辛或是殺蟲劑等化學物質污染問題,則相對比較小,吃起來會比較安心。

 

圖文提供/帕斯頓出版


 吃魚須小心!越大條 越易中水銀毒!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