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ji Gunderson / flickr

周六的馬拉松對談,天馬行空,由一年一度的馬拉松,談到日常生活如何實踐。席間有人提到跑馬拉松,是為了健康。跑馬拉松無得懶,必然要持之以恆,但是香港人咁忙,要抽時間日日鍛鍊並不容易。如果將返工放工搭車時間轉為跑步,豈不是一舉兩得?

對談嘉賓郭榮鏗也曾在報章撰文提及,他提議或許可以嘗試在一些上班區域的主要幹道設置check point,在限定時段經過那些檢查點,便可核實是跑步上班,然後可得到該段路程的車費作為獎勵。

大家一聽到跑步返工,可能十萬個問題馬上湧出,有路跑嗎?咁長點跑?早成粒鐘起身跑?條街咁多人,點跑?咁多車唔係吸得仲多廢氣?香港咁熱,無可能吧?跑到成身汗臭,點返工?揹住啲衫跑嗎?公司無得沖涼,又無 locker ?現場觀眾雖有疑問,但也很「包容」這個瘋狂的想法,網民卻不作此想,狠批不設實際,甚或直斥我們為「環保膠」。

嘉賓馬拉 JOE 因而聯想到日本的以人為本設計。很多跑友都知,東京「慢跑天堂」皇居附近設有儲物櫃、淋浴用品、風筒齊備的淋浴間租用服務外,還有專業跑步裝備租借,方便跑步人士想跑就跑。Bingo! 其實我們並不是提倡香港一定可以馬上實行跑步返工,而是想提出一種想法,城市的設計和規劃,可以如何配合大眾使用。 跑步返工, Why not? 因為現時的城市設計沒有考慮到。但這個世上真有人跑步返放工嗎?我們做了少少 research ,美國一個網站叫 the run commuter ,集結跑步上下班的人士分享交流心得,其中一個 2014 年國際調查訪問了二十二個國家的 145 人,當中超個一半會上下班皆跑,平均跑五至十一公里,不少在冰天雪地、下大雨日子堅持照跑。近八成人會揹著 backpack 跑,當中三分之二跑友的公司有淋浴設施。調查取樣不多,畢竟這是個新潮流:近半受訪者只跑了不足一年。

倫敦 Royal Holloway 大學的研究指,英國以跑步作為另類交通模式的人數在過去兩年增長至三倍。跑友的原因各異,有為節省交通費、有希望作馬拉松鍛鍊、有「受夠不知所謂的公共交通」,還有一些尋求 work-life balance 。英國交通部正提供稅務優惠,鼓勵僱主支持單車及行路上班。跑步組織希望政府將跑步返放工也納入計劃, 認為有助改善全民健康。他們搞「跑步返工日」,也主動找大公司如 Barclays 、 Vodafone 等合作,營造跑步文化,這些大公司都提供淋浴設施,因為它們意識到跑步上下班對員工及公司的益處。香港企業又能否仿傚?

英美政府雖然仍未捕捉到跑步的潮流,但對行路和單車上下班,已經有正式統計,基建和城市規劃也會作相應配合。倫敦擠塞、污染問題也多,但近幾年,我們聽到各式計劃,尤其單車規劃更是大刀闊斧。全世界都在談宜居城市,城市規劃講的是提升生活質素,新思維才會帶來改變。難保一天倫敦也會在單車路旁再開一條跑步徑,並視之為交通模式。香港的單車和行人仍然是弱勢社群,「車主大晒」、「唔好阻住揾食」的思維不變。我們現在很難想像香港的運輸部門會將跑步當運輸來看,但路是人行出來、跑出來的,改變不可能一蹴而就。

第一步,就是多談多想各式各樣的可能。



 https://www.facebook.com/cleanair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