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華,反覆運算資本合夥人、微鏈創始

Snapchat剛宣佈獲得5.37億美元融資,估值達160億美元,接著國內上線不到一年的圖片社交產品in宣佈獲得3億人民幣的投資,估值近20億人民幣。去年8月我寫過一篇文章《10億美金級的圖片社交:從不溫不火到蓄勢再發?》,分析了圖片社交領域的一些玩法,這次Snapchatin的融資消息再次將圖片社交App推向創業和資本的風口

這已是一個百億美金的市

這一年多時間,整個科技媒體和資本似乎都被O2O、互聯網+所佔據。不斷有估值過10億美元的公司產生,基本都是互聯網交易型公司。但在社交領域,在陌陌之後,一直缺少標桿性產品,對標美國市場,百億美金的社交市場還有三大機會

首先是老牌企業LinkedIn,市值240億美金,PC時代就有無數國內創業者們模仿多年都沒有開花結果,目前很多產品試圖在移動端上做出一些創新

其次是創辦於2011年的閱後即焚社交工具Snapchat,最近剛確認獲5.37億美元融資,估值為160億美元,可能是考慮用戶文化上的差異,國內的模仿者不多,且沒有太大起色

最後就是創辦於2010年的圖片分享應用Instagram20129月被Facebook7.15億美元收購。雖然收購後無法直接獲得Instagram的估值,但早在2014年底,花旗分析師就估計Instagram的市值在350億美金以上

這次融資信息中顯示in上線不到一年,已過3000萬用戶,圖片社交爆髮式的用戶增長、良好的DAU表現,都讓人們不自主地要去對標Instagram

微博、微信的資訊已過載,圖片社交正當

從人類社交的需求來說,可以劃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是最基礎的需求,單純為了獲得更多人脈、更多資訊,對獲得的人脈和資訊沒有特定要求。這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社交產品如QQ、微博、微信,這些互聯網產品一下子幫我們打開了更廣闊的世界,原來失去聯繫的同學朋友能過QQ、微信保持溝通,遙不可及的名人通過微博離我們更近。通過微博、微信讓我們能夠即時掌握國內外最新動態、並可以與好友一起指點江山

第二是為了滿足某一特定目的,而去認識更多人、獲得更多相關資訊。我更喜歡把陌陌歸在這一類,因為用戶使用陌陌時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確的,肯定不是為了基礎的人脈拓展和資訊獲得。應該不難理解,像Linkedin、豆瓣、知乎、百合網、雪球等都屬於這類。這一類的社交需求包含但不限於我們通常意識上的垂直社交

因為最基礎的需求是沒有特定目的的,也就是說是人們用來打發時間的。所以我們會經常漫無目的、習慣性地打開微博、微信查看好友、查看資訊,佔據了我們大量的空閑時間,無疑成為用戶量、DAU最高的產品。這類產品最有機會成為百億美金以上的公司,而其他社交類產品,往往「使用場景」比較明確,畢然導致「有相關需求」的用戶量、觸發用戶「有相關需求」的時間點都有所限制。但因為用戶「使用場景」比較明確,如果該「使用場景」下,單個用戶直接能產生較高價值,這樣的產品也可達百億美金以上,如LinkedIn

互聯網為我們打開了社交的另一個世界,這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導致了微博、微信的火爆。但隨著微博大號的泛濫、微信數千好友數百群組後,我們的人脈和信息已經過載,超過了我們所能承受的範圍。這時人們一方面在不斷的整理自己的社交帳號,一方面在探索新的社交產品和社交方式

而圖片社交的出現,似乎為人們打開了新的一扇窗

據《2015中國社交媒體影響報告》中的數據,社交產品的用戶中:13%發布原創信息,46%的是單純瀏覽信息、不評論、不互動,15%轉發,20%評論點贊,6%參與討論。據此數據,我粗暴地把用戶分成了兩類:13%的用戶在社交平臺上表達自己,喜歡表達或希望被關注;87%的用戶是圍觀者,他們在社交平臺上希望發現有趣的人或內容

相比文字,圖片在無論是資訊流還是IM類的社交產品中的優勢都顯得特別明顯。從用戶場景出發,對13%的「表達用戶」,圖片更簡單快捷、發布更輕鬆,特別是「標籤」加「貼紙」的功能讓圖片的表達資訊充分且有趣。設想一位女生想表示寂寞時,輕輕地擺個表情自拍一下,加上一個「隨來陪」貼紙,還可以不小心把自己新入手的GUCCI包包拍進照片打上品牌標籤。如果不是圖片化表達,那麼想用什麼樣的文字可以代替這樣的表達呢?而對87%的圍觀用戶而言,當你打開微博和in時的感受會完全不一樣,文字需要我們去體會,但圖片卻信息量大而且可以快速閱覽

簡單來說,就是圖片社交方式讓用戶的交互成本變得更低。這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明星在圖片社交產品上開設個人帳號的,不用再絞盡腦汁管理自己的微博,每天只要發發自己的工作、生活照片就可。幾張照片就可收穫數十萬粉絲,而且照片的表達方式,讓明星們可以更「軟」的方式植入廣告

在微博被大V營銷佔滿、微信朋友圈被各類文章轉載佔據的今天,圖片社交在中國才剛剛開始

圖片社交中的用戶關係分

有種說法「社區沉澱內容、社交沉澱關係」,隨著移動互聯網產品的演進,社區與社交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但作為社交產品肯定要沉澱關係,圖片社交也不例外

社交關係有很多劃分維度,我比較喜歡的劃分是:單向關係(用戶關注)如微博,雙向關係(互為好友)如微信,群組關係(同在一個群)如豆瓣小組

無論是單向、雙向還是群組關係,都離不開中心化與非中心化,任何一個社交產品中都會有一些「中心」,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意見領袖,也就是《2015中國社交媒體影響報告》中的13%人群。只有這樣以一個個「中心」為結點的網狀社交網絡才是最穩健的,而「中心」的多少、每個「中心」的分支多少,正是社交產品運營的內核

1. 微博、Instagramin用的都是單向關

單向關係的「中心」非常易理解,就是微博中的大V,一些發表優質內容、被關注比較多的用戶。在微博興起的初期,所有用戶都喜歡在微博上發點什麼給朋友看。但隨著微博不斷地強推「大V」和放任各種營銷號,導致平臺的「中心」越來越集中。你會發現大家關注的用戶越來越雷同,像微博有大量幾千萬粉絲的大V,這使得平臺的話語權被大號所掌握,更多用戶成為圍觀者

這樣的社交關係結構是不穩健的,而且不利於平臺的贏利想像空間。因為平臺可獲得的用戶表達內容、用戶個性化數據(內容和關係數據)越來越少,所以對用戶的獨特性會逐漸缺少,我們可以理解一下門戶網站與百度的想像空間差據不只是在流量上。所以現在很多社交產品都在試圖把用戶導向各個分散的小「中心」,讓更多人成為「中心」,避免大V的產生

2. 雙向關係則比較簡單,雙方要互為好

除了微信這樣的基本溝通需求,其他雙向關係社交關係都是為滿足某一特定目的,包括陌陌。用戶為什麼要互為好友?無論高校的荷爾蒙社交還是社會上的約炮之交,都是男女之間的天生吸引。互為好友還有就是以需求為導向,多為商務需求

雙向關係本身已經比較穩定,但要健康的生態,同樣需要「中心」的存在。相對而言,正因為是雙向關係,所以「中心」更為打散。看看你的微信朋友圈,那些比較有話語權、有影響力的人就是社交關係的中心,更直接點,看誰發的內容被點贊最多。雙向關係的圖片社交產品如Snapchat,國內產品有biublink

3. 群組關係多以興趣為中心、一群人組成的關係

7080後這代人的產品形態多以豆瓣為代表,陌陌這樣的產品也在加強這方面的社交關係。而對90後會更注重興趣關係,對他們而言,一群有相同興趣愛好的朋友關係,在某種程式上重於同學、甚至親友的關係。所以現在的90後社交產品多以話題的形態出現,比如最近比較火的二次元圖片社交產品「元氣彈」、而in中話題活躍度也非常高

4. 陌生人社

因為陌陌的火爆,「陌生人社交」這個詞也被更多人討論。這裡,也說說我的看法,我不太認可從這個維度來定位社交產品的用戶關係。因為認識「陌生人」不是用戶的內在需求,用戶只是想認識「可以約的人」、「可以吐槽的人」、「有相同興趣的人」等等。而且當與「陌生人」認識之後還是不是陌生人了,誰會要不斷要找陌生人?所有社交產品都是由熟人、陌生人組成,但會因產品滿足用戶需求的不同,而比例有所不一樣。因為你想「約」、想「吐槽」,有很多熟人就不方便。像微信,有多少比較上可以稱為熟人?或許,我們對熟人的定義也發生了改變

所以社交產品,多從用戶需求出發,看看什麼樣的用戶關係最佳滿足用戶需求。最後,也不要擔心用戶關係會沉澱到微信上,因為最終的漏斗肯定是互加微信。只要你這個社交產品在最終的漏斗之上不斷產生價值,畢竟漏下去的肯定是非常少的

圖片社交的更多機會:從工具開始冷啟

圖片社交的易表達、信息量大、圍觀輕鬆,這些優點可以應用於更多社交場景。比如旅遊,在PC時代的遊記太重,拍個照加個貼紙上個標籤更好玩,手機拍照天然的時間和位置屬性在旅遊記錄上的優勢非常明顯。而作為圍觀的用戶,更多希望看到實時分享,知道好友或達人正在玩什麼,周邊有那些好玩的,而不是後期加過編輯過的、跑過去發現來的不是季節

已經有不少創業者在這方面做深度,比如哪兒玩。而前面提到的元氣彈這樣的產品,更多的是用圖片這樣的方式來滿足二次元社交的需求。這樣的方式,同樣實用於像健身、母嬰、餐飲等垂直領域,具體的產品形狀與用戶場景相關,也是這類社交產品成敗的重要因素

圖片社交創業的難點是基礎用戶,沒有用戶的社交是扯淡。如何獲得第一批種子用戶是所有社交創業者最大的挑戰,種子用戶少說也要10萬以上,還要是註冊用戶。像來往、無秘這樣一啟動就能有較大聲勢,一方面要有相關的資源和影響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產品已經完善。而像足跡這樣的現象級產品,需要的是更多的運氣。這兩者都是大部分創業者無法複製的

所以我建議社交產品的冷啟動,先從「工具」屬性開始,即產品先能為用戶解決某一確定需求

如果你仔細分析現在的成功社交產品,早期都是工具為主。比如微信早期打的是免費短訊、語音消息、搖一搖加個陌生人,Instagram因為免費的濾鏡,in的火爆因為好玩的貼紙。這些社交產品初期,都會打出一些好玩的點,通過這些點引起用戶的傳播,這些點往往非常簡單直接。通過這個點獲得基礎用戶後,再通過運營引導用戶進行社交。但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一開始把產品設計成工具,產品的還是要以社交屬性。這點看看美圖秀秀和in的區別就知道了,雖然都有圖片處理功能

總而言之,社交產品因為高頻、數據(內容數據和關係數據)、用戶結構穩定等優秀,在商業價值上一直得到資本市場的熱捧。而在國外百億美金級的圖片社交在國內才剛剛開始。

From 蔡華


 從估值20億的in,來談下圖片社交的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