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民健康署「105年台灣癌症登記報告」發現,癌症時鐘又快轉2秒,平均每4分58秒就有1人罹癌!一旦家中親友不幸被宣判罹癌,無疑是對家庭投下一大震撼彈,到底癌友及家屬,該如何調適及面對呢?精神科醫師表示,一同擬定抗癌計畫,讓生活常規化,就是有助長期抗戰的致勝關鍵。


被醫師宣判罹癌,癌友情緒難消化?常見4大反應歷程一次看懂

精神科溫閔凱醫師表示,面對生老病死等不熟悉、未知的事物,人一定都會感到惶恐不安,更遑論是罹患癌症這麼大的一件事。也因此,在此劇烈衝擊下,多數癌友常會表現出不如平常的情緒性反應,讓家屬及照顧者難以招架,第一時間不曉得該如何應對才好。溫閔凱醫師就進一步分享,自身在臨床上及過去身邊親友案例中,所觀察到癌友常見的4大情緒反應及歷程,提供給大家參考:

階段1/否認事實:

「這是真的嗎?是不是醫生哪裡搞錯了?」、「我要不要再多到幾家醫院檢查看看?」這是許多癌友腦海中的第一時間最常出現的想法,即使機會渺茫,仍舊存有一絲希望。

階段2/憤怒、不平:

出現生氣憤怒等情緒,產生「為什麼別人都沒事,偏偏我有事?例如,明明有人從年輕抽菸到80歲都沒罹癌,我菸齡才10年,也已經戒菸3~5年以上,為什麼肺癌卻找上我?」等疑問。

除了質疑老天爺為什麼讓自己遭逢這樣的命運,癌友更可能產生生氣、埋怨自己過去為何沒有好好照顧身體健康等情緒。而陷入無時無刻容易發怒、責怪身邊所有事物的狀態中。



站在精神科醫師角度建議,癌友家屬和親友只要善盡聆聽、陪伴的角色即可;讓癌友有時間消化自己的情緒,會是比較好的處理方式。且

階段3/憂鬱消沉

當怒氣平息後,緊接著而來的常會是感到無助、徬徨又害怕的心情,讓患者每天處於憂鬱、消沉的狀態中,開始交代後事、做財產安排;甚至陷入「沒心情」的惡性漩渦中,除了出現沒有胃口、提不起勁等症狀,更可能伴隨有不願就醫、拒絕治療等反應。

階段4/接受共存

經過前一段時間的掙扎、糾結後,逐漸接受自己罹癌,有腫瘤、癌細胞在體內的事實,並願意打起精神來面對、治療、處理它。

這樣做接住癌友負面情緒 善盡聆聽、陪伴角色,別跟著他們情緒起舞

上述過程根據每個人性格不同,所呈現的情緒程度,以及需花費的時間也不一樣,因此也常讓家屬無所適從,不曉得該如何回應、處置才好。而針對這樣的現象,到底家屬該如何妥善處理癌友的情緒反應呢?溫閔凱醫師提到,對於癌友來說,此時不管別人給予任何安慰、鼓勵,患者往往都聽不下去。

因此,站在精神科醫師角度,建議家屬和親友只要善盡聆聽、陪伴的角色即可;讓癌友有時間消化自己的情緒,會是比較好的處理方式。且最重要的是,家屬及親友一定要學會先穩住自己的情緒,不要跟著癌友情緒隨之起舞,如此一來才可以接住癌友的負面情緒與感受,不讓自己跟著緊張、心慌。

抗癌要打團體戰!照顧者更要團隊分工,讓彼此有喘息時間才能長久維持

除了從癌友的角度出發,溫閔凱醫師也分享,臨床上也發現除了癌友自身外,由於癌友需要密切及大量的陪伴,因此主要照顧者(另一半、同居家人)也是非常辛苦、承受莫大壓力的一群。事實上,擔任癌友的主要照顧者並不容易,不僅要面對癌友的情緒問題,體能、身心理狀況是否能負荷,更是關鍵因素之一。



其實在坊間也有台灣癌症基金會、癌症希望基金會、癌症關懷基金會、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等病友團體、互助團體,可供民眾諮詢,給予日常居家保養、治療方針等建議,讓癌友及照顧者不再無所適從。

因為,一旦經醫師宣告罹癌,癌友緊接著就必須面對化驗切片、評估合適治療方式,以及開刀與否、該選擇化療還是放療等一連串煩人、耗費心力的瑣事,常需要照顧者的支持與協助。所以如果照顧者本身身心狀況本就不佳,又承受這些壓力,恐難以負荷,因此適度向外求援,尋求其他親友支持、協助,非常重要。

溫閔凱醫師強調,抗癌是一場艱辛且漫長的戰役,若沒有適當的團隊分工合作,將壓力、事物過度集中於一個主要照顧者,很難順利長期抗戰。建議主要照顧者應和親友及家人適度協調,溝通出合適的替手,彼此間輪流照護、陪伴癌友,讓自己能有喘息的機會為佳。

且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為了照顧癌友,主要照顧者原先的作息、生活模式多少會受到影響。但溫閔凱醫師強調,即使如此,主要照顧者仍應維持一定的人際互動,擁有自己的時間、空間!照顧好自己,再顧及癌友,才是讓癌友及照顧者彼此相處感到舒適、自在的好方法。

罹癌不茫然,諮詢專業個管師、求助病友協會相關互助團體,治療更有方向

不過,提到癌症相信多數人對於癌症的處理、治療方式,大都十分陌生,不論是癌友或家屬,第一時間一定會覺得慌張又害怕。對此,溫閔凱醫師表示,自己在過去門診就曾碰到許多癌友、癌症照顧者反應,「當被醫師宣判罹癌後,我和家人真的好茫然,就像無頭蒼蠅一樣搞不清楚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

對此,溫閔凱醫師指出,陌生、不了解,對於未知的不確定性,其實就是導致民眾容易恐懼、害怕的主因。所以,從精神科醫師角度來看,也會建議癌友及家屬、照顧者,應先從了解罹患的癌症類型、期別何,掌握其身家背景,再進一步對症治療為佳。



癌友除擬定抗癌治療計畫,讓生活按部就班的進行;當體力許可時,不妨可以試著在白天天氣好時外出活動,到公園、草皮走走、散散步,盡可能多親近大自然、維持正常作息,能吃、能喝、能睡就是有利身體康復的好方式。

至於該怎麼了解才好?一般來說,醫療院所在收治癌症病人後,皆會為其安排個管師來協助癌友,個管師可說是癌友抗癌過程中的最佳伙伴。舉凡,階段性的治療計畫說明、心靈支持等,都可以透過個管師協助了解。因此,溫閔凱醫師建議,癌友在每次拜訪個管師前,不妨可以適度做一些功課,將想向醫師、護理人員請教的問題紀錄下來、進一步詢問;就是幫助了解、認識病情,同時輔助過濾,由親友間獲得的保健訊息是真是假的好方式。

除了尋求個管師協助外,其實癌友們並非孤軍奮戰!溫閔凱醫師分享,在坊間也有台灣癌症基金會、癌症希望基金會、癌症關懷基金會等病友團體、互助團體,可供民眾諮詢,給予日常居家保養、治療方針等建議,讓癌友及照顧者不再無所適從。

罹癌養生≠無法享受人生 生命繞個彎,慢下腳步更自在

溫閔凱醫師也強調,很多人常會覺得罹癌就等於被宣判監禁,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吃,事實上罹癌養生並非等同再也無法享受人生,只是把過去不良的壞習慣矯正,回到正常的飲食狀態而已!

建議癌友,應該對生命懷抱希望,除了擬定抗癌治療計畫,讓生活按部就班的進行;當體力許可時,不妨可以試著在白天天氣好時外出活動,到公園、草皮走走、散散步,盡可能多親近大自然、維持正常作息,能吃、能喝、能睡就是有利身體康復的好方式。

最重要的是,癌友們不妨可以試著換個角度想,罹癌並一定代表生命走到盡頭。這可能只是老天爺出給你的功課,讓你的生命旅途轉了一個彎,希望你能慢下腳步、停下來;思考哪些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並想一想這些年是否有一些行為有害身體,讓你有機會多珍惜家人、彌補過去與家人錯過的相處時光。


 家人罹癌了,該怎麼辦?這樣做接住癌友、讓自己喘口氣,才能長期抗戰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