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用手擦地板,或用力洗衣服、扭毛巾等,小心「媽媽手」找上門,手腕處會出現持續疼痛及腫脹,甚至無法使力。值得注意的是,媽媽手已經不再是女性的專利,男性也可能中鏢。物理治療師教大家做4招大拇指拉筋伸展復健動作,包括:打地鼠、鴨子張嘴等,以緩解手腕疼痛,大家不妨快學起來!


媽媽手並非女性專利 男性手腕用力不當也可能中鏢

烏日林新醫院復健科林怡君主任表示,媽媽手又稱狹窄性肌腱滑膜炎,主要發生在中年婦女或產後媽媽身上,當抱小孩、擠乳、提握重物時,用力姿勢不正確,或者長期重覆做拇指基部的肌腱伸展、外展動作,例如:用力洗衣服、扭毛巾等,都會導致媽媽手。但是媽媽手並非女性專屬的疾病,如果爸爸長時間照顧小孩,或是美髮師、3C低頭族、插花園藝工作者與上班族等,只要手腕用力姿勢不當,都有可能罹患媽媽手。如果對媽媽手置之不理,病情只會愈來愈惡化。



爸爸長時間照顧小孩,或是美髮師、3C低頭族、插花園藝工作者與上班族等,只要手腕用力姿勢不當,都有可能罹患媽媽手。

台中1名70歲的吳阿公,熱愛田園生活,每天下田種菜,沒想到最近卻出現手腕疼痛、大拇指活動時卡卡的!原本以為在疼痛處加壓按摩,或是多做甩手功就能改善,沒想到病情卻越趨嚴重。後來到烏日林新醫院復健科就診,經過理學及超音波檢查後,診斷出罹患媽媽手,吳阿公聽聞後不可置信地直呼:「我又不是媽媽,怎麼會有媽媽手?!」

媽媽手急性發作宜適度休息 復健未改善需藥物治療

吳阿公在接受局部熱療、電療、超音波治療及局部按摩等物理治療,另外服用幫助止痛、消炎的抗發炎藥物,以及配戴大拇指固定型副木,經過1個月後,媽媽手的症狀改善許多,開心地說:「終於可以恢復正常生活」。烏日林新醫院復健科林怡君主任建議,當媽媽手患者處於急性發作時,必須要讓手部適當休息,如果接受復健仍未改善,則可考慮局部注射發炎藥物,極少數的患者也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烏日林新醫院復健科林怡君主任表示,媽媽手並非女性專屬的疾病,如果爸爸長時間照顧小孩,或是美髮師、3C低頭族、插花園藝工作者、上班族,都有可能罹患媽媽手。(圖片提供/烏日林新醫院)

烏日林新醫院物理治療師陳靜紋,推薦媽媽手的患者做以下4招大拇指肌肉舒緩運動,建議只要每天在家花15分鐘,針對手部伸展運動來強化手部肌力:

第一招:打地鼠式-大拇指肌肉的拉筋運動

步驟一:將手肘向前伸直,大拇指朝向天花板。

步驟二:手握拳,將大拇指包住。

步驟三:接著手腕慢慢向下,感覺到手腕與大拇指之間有緊繃感時,可先定格10秒,一次5回,一天3次。



(圖片提供/烏日林新醫院)

第二招:按壓式 -手腕痛點按摩

步驟一:手部先握拳起來,將大拇指包住。

步驟二:再將另一隻手的食指放在手腕疼痛處,即肌腱發炎位置,給予垂直且單一方向按摩,10秒後休息,一次5回,一天3次。



(圖片提供/烏日林新醫院)

第三招:鴨子張嘴式-大拇指外展運動

步驟一:用一條橡皮筋套在五根手指的前端,手部做出模擬拿水杯的動作。

步驟二:接著,大拇指慢慢打開,像鴨子打開嘴巴的動作(大拇指外展),盡可能將動作做到最大,維持此姿勢10秒鐘,接著放鬆休息,重複10次,一天做3回合。



(圖片提供/烏日林新醫院)

第四招:大拇指外擴式-大拇指伸直運動

步驟一:五指併攏,手部平放於桌面。

步驟二:將大拇指慢慢地遠離食指,做打開虎口的動作,盡可能將動作做到最大,維持此姿勢10秒鐘,接著放鬆休息,重複10次,一天做3回合。



(圖片提供/烏日林新醫院)

在日常生活中,必須避免拇指長時間反覆的工作,以及減少手部重複性動作,也要注意勿用力方式不正確,避免過度使用造成負擔或傷害,配合正確的伸展運動及肌力訓練,才能預防媽媽手找上門!


 手腕疼痛腫脹…7旬翁也有媽媽手?復健師教打地鼠、鴨子張嘴4招伸展緩解疼痛

 https://www.facebook.com/top1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