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跌倒、社交障礙 失能性聽損5大風險

一般傳導性聽損及神經性聽損可透過手術、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等得到改善或減緩狀況。

生活中如果發現常要求他人重複說話內容、總是調高電視音量、聽力突然變差或持續出現耳鳴等狀況,可能是聽力出了狀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耳鼻喉科楊宗翰主任表示,聽損者中有二成毫無自覺,除了定期聽力檢查,應儘速就醫。

自覺聽力問題未就醫 聽損風險代價高

根據1,358名民眾做的調查問卷統計發現,自評表示自覺有聽力問題的民眾中,有超過五成(54.5%)的人從未採取就醫行動;而自覺無聽力問題的民眾中,經檢測後發現有近兩成的人實際上已有失能性聽損(19.9%),顯示民眾自身或其家人對高齡者聽力受損的忽視。自覺聽力有狀況者則超過半數不曾就醫。楊宗翰醫師指出,聽損與老人失智、跌倒、社交障礙等相關連,重度聽損者的失智風險甚至較正常人高達5倍,輕度聽損者的跌倒風險是常人3倍。

楊宗翰強調,聽力損失與跌倒、失智及社交問題息息相關,聽損會造成個人對環境感知的減低,增加大腦認知的負擔,影響平衡感及行走的平穩,以致跌倒風險升高;聽損還會影響聽覺定位,讓聽損者過馬路時易因無法判斷是否有車流而造成交通意外危險。

聽損警訊要注意 三高患者有高危險

楊宗翰主任說明,聽力損失的原因很多,除隨年齡增長造成退化性聽損,常暴露在高噪音環境(如KTV、工廠、機場等),以及抽菸、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三高患者、疾病感染、耳毒性藥物使用等,都可能是聽損的高危險族群,應特別留意自己的聽力問題。另外在捷運上或騎車時應避免使用耳機,因當下環境噪音較大,容易忽略音量控制;另外也應避免自己掏耳朵,以免外力傷害造成耳道及耳膜損傷。

楊宗翰主任說明,一般傳導性聽損及神經性聽損可透過手術、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等得到改善或減緩狀況,而老年性聽損則應及早配戴助聽器以改善聽力,能有效減低聽力損失造成的跌倒及失智等風險,因此一旦發現聽力有狀況時,務必及早就醫。透過助聽器的配戴能有效減緩問題。

自覺聽力問題未就醫 籲聽檢納入高齡健檢

為了減低民眾對於配戴助聽器的疑慮及選錯的風險,華科慈善基金會自2017年即與台北市社會局西區輔具中心啟動「助聽器銀行」服務,由聽力師提供民眾專業諮詢及購買前免費借用助聽器,協助年長者及早接受與適應助聽器,同時傳達聽能復健的概念與重要。

華科慈善基金會執行長林龍森也提出呼籲,建議應將聽力篩檢納入免費健檢、老人健檢及整合性篩檢項目,及早介入治療,以降低因聽損造成的醫療保健與社會成本。

加入【健康醫療網】,天天關注您健康!LINE@ ID:@healthnews
訂閱【健康愛樂活】影音頻道,閱讀健康知識更輕鬆


 失智、跌倒、社交障礙 失能性聽損5大風險

 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news.tw?fref=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