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會覺得要小朋友乖乖地吃飯是對她們的一大難題,無論他們用甚麼方法都未能令小朋友們合作地將午餐或者晚餐完成,例如:小朋友經常都會出現揀飲擇食的情況,只吃某些種類/質感的食物,又或者用餐時間太長,又或會把飯含在嘴裏不肯咀嚼,究竟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又可以怎樣幫助他們?
影響幼兒進食的因素
要知道怎樣改善小朋友進食的問題前就要認識影響他們進食的不同因素,當中包括:環境因素丶肌能問題及基於感覺(sensory)的問題。
其中環境因素包括:進食時間表、進食時的環境設置、進食的食物、父母的態度等。曾經有家長向我投訴幼兒每次在進食正餐的時候便沒有胃口,就算怎樣威逼利誘他,他都只能在一小時後吃下最多一半的食物。每次到吃正餐的時候,家人和小朋友都會如臨大敵,令到大家都很勞氣和不開心。於是,媽媽就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氹他吃飯,如:開智能電話裏的youtube讓他觀看卡通片,一邊吃,一邊看; 又試過餵他吃飯; 更試過隨便他不吃,餓他一餐飯等。但是,這些方法都不太有效,面對小朋友吃飯的不合作和身邊老人家的指指點點,説自己不懂教養小朋友,媽媽都感到壓力很大。
於是,我們首先由環境因素開始入手,幫助幼兒解決進食正餐的問題。在細問之下,發現原來小朋友進食的時間很不穩定,在吃正餐之間很多時亦會進食其它的零食,甚至飲奶,在吃飯的時候,家人亦習慣讓兒童自己坐在高凳上吃,不會與其它成人同檯吃飯,更會一邊看電視和玩玩具,一邊吃,而準備的份量則是一碗滿兒童碗的份量,裡面已經有餸菜了。爲此,我們向媽媽提供了一些建議。
改善進食問題的方法
1) 進食時間表:
吃飯的時間要穩定、有規律,家長可以與小朋友一起訂立進食的時間表,例如:甚麼時候會吃早餐、吃小食、吃午餐、吃晚餐等,並與小朋友一起寫下或畫下時間表,再貼在當眼的地方來讓小朋友建立吃飯時間的常規,使他可以預料每一次進食的時間。
2) 進食時間的長短:
家長可以準備一個計時器來讓小朋友明白甚麼時候會開始和完結進食,取決於兒童的年齡和發展程度,他們一般能於15-30分鐘内完成進食,須知進食時間太長便會減少餐與餐之間的時間,於是,腸胃裏經常都有食物在消化,讓小朋友未能感受甚麼是飽,甚麼是餓。當然,如果小朋友未能在訂下的時間内完成,家長亦可以按情況彈性地讓他們完成進食。
3) 正餐間小食的安排:
在不破壞小朋友進食下一頓正餐的胃口的原則下,家長可以繼續在正餐間給予他們小食,取決於小朋友的情況,次數可以是每天2-3次,而每次進食小食和正餐之間,最少要相隔1.5小時-2小時。家長亦可以根據小朋友吃正餐時的胃口來繼續調節他們進食小食的時間和份量。謹記不要因爲害怕小朋友在正餐吃不飽而不停讓他們飲奶和吃小食,這樣會削弱他們吃正餐的胃口,造成惡性循環。
4) 進食時的環境設置:
小朋友最好能在餐桌或高凳上完成正餐,因爲,這樣能幫助他們維持正確的姿勢來進食 (例如: 伸直腰,頭在正中),切記,不可以讓他們邊走邊吃。另外,我們應該將進食期間的分心源(distraction)減到最少,儘量不讓他們邊吃邊看電視/手提電話或邊玩玩具,讓他們能專心地完成正餐。最好能與小朋友一起同檯吃飯,讓他們有機會在吃飯時與家人進行互動,並能模仿其他人的進食行爲,營造吃飯時輕鬆的氣氛。家長亦儘量讓小朋友自行動手吃來維持他們進食的興趣。
5) 進食的份量:
有時,我們會預備份量很多的食物給小朋友進食,但這樣往往會造成壓力,讓他們覺得很難才能將食物吃完,使他們缺乏成功感,因此,我們應該爲兒童預備適當份量的食物,份量可以是根據小朋友的歲數而定,例如:小朋友3歳,我們便可以在準備第一碗飯的時候,每種食物(例如:飯、菜、肉)也準備3湯匙先,待他們完成後,他們便可以自行選擇吃多一點餸菜或者飯,就像自助餐般,培養他們進食的成功感和自主性。家長亦可以在每餐準備最少一種小朋友喜歡的食物來增加他們進食的興趣。
6) 增加小朋友進食的多元經驗:
家長可以與小朋友多逛超級市場、街市,並請他們一起預備正餐的材料,讓他們認識不同的食材,亦讓他們明白煮食的過程,提升他們對食物的興趣。另外,家長可以購買和烹調不同的蔬菜和肉類,讓小朋友嘗試及接受不同味道和顔色的食物,減低他們對陌生食物的抗拒感。當然,家長也可以用小朋友喜歡的卡通人物的食具,把食物擺放得美麗,並有繽紛的色彩來提升兒童的食慾。
引起進食問題的其他因素
小朋友有時亦可能因爲肌能的問題,例如:口腔肌肉的力量、耐力、協調能力較弱或口腔肌肉活動的幅度較少,而導致進食的問題。曾經有小朋友就因為顎骨肌肉耐力不夠而導致未能把肉塊咀嚼得透徹,每次都會在咀嚼一會兒後便吐出來又或未把食物徹底咬碎便強行吞下去,造成消化不良。亦有小朋友因為顎骨肌肉不夠力量而未能咬開硬的食物,所以就經常避免吃硬的食物。有些小朋友亦會因爲嘴唇的活動幅度較少而未能在吞嚥或把匙羹上的食物吃掉時閉著嘴唇,影響到進食的速度。
最後,感覺(sensory)問題,例如: 口部肌肉敏感度過高或過低,亦有可能導致小朋友進食的問題。如果小朋友的口部肌肉敏感度過高便可能使他未能接受某些質感的食物放進口腔内,造成偏食的問題。相反地,如果小朋友的口部肌肉敏感度過低,他們的咀嚼時間便會變長,在吞嚥後,口腔會留下很多食物,而他們未能察覺到。
因此,當小朋友有進食問題的時候,家長可以先從環境因素着手來嘗試改善他們的問題,但是,如果發現小朋友有肌能或感覺的問題時,便最好要諮詢言語治療師的意見了!
Reference:
Ernsperger, L., & Stegen-Hanson, T. (2004). Just take a bite: Easy, effective answers to food aversions and eating challenges. Future Horizons.
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FB是由四位志同道合分別在不同settings工作的言語治療師建立,我們希望透過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 Speech therapist loves toys專頁1) 加強公眾教育; 2) 提昇小朋友對閱讀的興趣; 3) 分享玩具不同的玩法,分享快樂。
有興趣的爸媽,可以Follow【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 Speech therapist loves toys】Facebook喔!
Photo: 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 Speech therapist loves toys
Cover Photo: Pinterest
【專欄作家: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FB】為什麼我的小孩不吃東西?6個改善進食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