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逸朗哭腔唱傻女
- 阿GEM鳩叫研究
- 越南越愛
相對只得14點收視的勁歌總選,以上樂壇事件受關注的程度必定更高,正正反映這個香港樂壇已經正式被「非典」模式取代。
當陳奕迅還是頒獎禮的座上客時,你還可以說說誰唱得好誰唱得差,因為陳奕迅是2000年後香港音樂最後一個圖騰,你願意將他視為自己對音樂認知的一個參照標準,正如他在一眾新進韓星前唱〈浮誇〉,我們立即感到強烈的歸屬感。他絕跡頒獎禮之後,所謂經典從此消失,香港樂迷不再需要欣賞音樂的尺牘,真正的自主終於來臨。
在「非典」模式下,所謂「好歌」有以下特點:
1. 惡搞的衝動
樂迷不滿足於欣賞的層次,當年我們在卡拉OK翻唱,現在我們在網絡上惡搞,兩者的分別在於,惡搞和恨人一樣是要花氣力的。改歌詞Cover已經是入門級,近期神曲「越南越愛」玩埋「寫漏M的信」,令人佩服。大家在二次創作花上如此心機,鼓勵更多非專業的創作,同時令完美無瑕的演繹失去部分市場。一些唱片公司高層仍然在爭論惡搞是侵犯知識產權,實在是識條鐵。
2. 有理說不清
經典失落,隨之而來的就是無止境的爭論。阿GEM是否鳩叫,鳩叫是否好聽,得到廣泛討論,大家搖身一變成為音樂研究生。試想想,以前的聽眾會不會如此認真討論音樂?歌神張學友的新歌〈我醒著做夢〉,你會說他鳩叫嗎?
3. 跨地域、跨時空
越南越愛,我唱越南話,你唱返廣東話,是前所未有的跨地域對唱;陳慧孄1987年的〈傻女〉,竟然被李逸朗哭腔重新炒熱,更是意想不到。如果你的腦海中仍然拘泥於「好聽唔好聽」、「好歌有好報」、「香港樂壇已死」云云,證明你仍然停留於昨日的Good Old Days。
非典音樂:傻女鳩叫越南越愛
https://www.facebook.com/myblogs.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