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由東九龍放工的市民都經歷了一場過三關大挑戰。港鐵觀塘線昨晚先在市民放工時段突然電纜固障,鐵路服務完全癱瘓,受影響的市民被逼「爬出」地面後,隨即要接受「打蛇餅」等巴士,或被紅 van 開天殺價的挑戰,最後再被一輪塞車折磨才可回家,過程絕對慘過番工。

有市民抱怨港鐵的服務近年經常不達標,頻頻加車費的情況下,服務質素卻不成正比。畢竟港鐵一直佔全港客運量 4 成,一旦鐵路服務固障,變相將龐大的客運量一下子轉嫁給其他交通工具分擔,導致整個東九龍交通大癱瘓,最終影響的又是升斗市民。

作為主要公共交通的港鐵,發生事故固然苦了普羅市民,亦令大家反思以鐵路為主、其他公共交通為輔造成的運輸隱憂。現實是,在馬路過多車輛、頻常發生意外的情況下,巴士服務質素亦因交通擠塞等問題而大受影響。不論是乘搭港鐵或巴士,市民均依賴於這些大型運輸系統之中,隨時小小風吹草動便造成大癱瘓。這不免值得大家反思,究竟我們的城市規劃和政策,如何塑造了這個非依賴機動交通不可的局面?

香港的交通發展一直以鐵路為主導,觀塘延綫、南港島綫以至仍在興建的沙中綫,皆以達至點對點服務為目標,而這種以鐵路為交通骨幹的城市發展,亦改變了市民的出行模式,要又快又準,鐵路正正符合這種要求。同時,雖然愈多新市鎮在近十年落成,例如在新界東北的天水圍及屯門地區等,但這些新市鎮卻甚少原區就業的機會,動輒要番山越嶺出市區上班,居民就像沙甸魚一樣一車一車運送到市區,花上大量通勤時間。

要解決問題,港鐵固然要提升服務質素,同時要解決路面過多車輛的困窘,以巴士為路面的優先使用者,才能有效改善公共交通的質素。另一方面,政府亦應適切地重新規劃城市發展的路向,不應興建只為滿足住屋需求的新市鎮,而應增加區內就業的機會。同時亦要在在點與點之間,增加更多更方便的步行及單車設施,減輕市民對機動交通的需求,建設真正的可步行城市。


 港鐵又跪低 透視香港運輸系統弱不禁風

 https://www.facebook.com/cleanair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