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宣佈了競選特首的政綱,筆者作為樓市評論員,應在此分享我對其中置業及稅務兩個範疇的觀點。我認為置業方面,林鄭提出的方向是正確但不算有新意,正確除了土地供應是硬道理之外,增加綠置居讓可負擔的公屋住戶購買並騰出公屋單位,算是包含了二手市場供應管理,我很同意,但是如何取得更多土地卻沒有突破性建議。不過,現任特首既然已有為地「做到盡」,會否下任特首反有條件無為地等待機會?剛柔並濟或可得到更好的收獲!
反而稅務上林鄭的建議我十分激賞,企業首200萬元利潤的稅率降至10%,數以萬計的企業可減稅40%。她亦提出額外稅務扣減,企業在研究和開發(R & D)創科方面的支出可獲得相關金額更高,例如雙倍的稅務扣減寬免,而此額外稅務扣減也適用於環保設備、設施、文化藝術及設計方面的投資。這無疑是鼓勵了商界做更多創意開發及創科上市。 更對中小企打了強心針,當然有關的德政是來遲了,中小企其實長期處於極不公平的處境,但我沒有怪林鄭的政務司工作,因為林鄭在扶貧上的確是出了很大的努力,有目共睹。
反而,曾俊華的理財的而且確是過份保守,守財奴是一條慢性死路,令社會死於競爭力慢性流失,而「Hea住做」的官場文化,所謂「之前時機未成熟」的講法,更反映高官在坐享其成之餘,其實不了解及忽略了民間疾苦。一個社會的中小企若競爭力不足,財團自然容易變為壟斷者。而普羅大眾市民的工資也在市場欠缺競爭之下會慢性低增長,過去十多年香港加薪幅度處於不合理的時期,原因是政府及社會也忽略保護中小企,令他們日益處於弱勢及被動狀態。政府尤其是政客是有責任提高中小企的受重視、競爭力,甚至擁有足夠尊嚴,香港才能算是一成功的自由經濟社會,筆者的公司到了今天已經是一間中型的企業,但是仍不敢忘記初衷,保護小市民的上游空間—中小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