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作者在2014年12月20日百度閱讀作者分享沙龍上的演講內容。主要就平媒到網媒時代,人們閱讀習慣的改變對B端所造成的影響作出了一些探討判斷。總之,如何讓用戶爽,還覺得出版平台沒有耍流氓,是本文議論主旨。由於是百度閱讀主場,文章還順帶有一些對百度閱讀的產品建議。虎嗅對原文略有編輯。

人類文明之所以進行到現在,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想要獲得知識,獲得生存的能力,然後去傳承文明。這種文明一開始是口口相傳,後來是文字記載,再後來有了圖片、音頻、視頻,現在看一下,到了今天的移動時代,發生了什麼(新的閱讀)關係。

 

一、用戶越來越浮躁,平台越來越清冷

我們來看一下用戶與平台的關係。

1. 傳統意義上的作者用戶寫作能力下降,源於人類社會普遍的文字理解和使用能力下降,懂文字、會用文字的人越來越少。我們以前認識的生僻字很多,但現在,常用的3500個漢字之外,其實我們能夠用到的越來越少。未來社會,寫作能力將是一種稀缺能力。現在很多科技類的自媒體由公關公司或市場推銷人員找他們約個稿子,一個兩三千字的稿子,它的賣價可能會上到1萬、2萬,很稀缺,其他人不能寫,寫不了。

未來是怎麼樣的情況呢?圖片內容依然會延續讀圖時代的發展方式,會產量更大,音頻和視頻的內容將會普及。視頻的內容開始替代一些文字的描述。我覺得「書」這個概念都可以超越,書還是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書?(作者)用視頻讓你感受到切切實實的發生在(寫書當時)的此情此景,可能給你感官上的體驗、多維度的體驗可能更多。作者用戶已經是這樣了。

 

2. 那麼,我們的讀者用戶呢?閱讀耐性下降。微博、微信朋友圈和免費語音,加速人類進入碎片化時代,快餐文化已經滲透到閱讀領域。信息幾何級爆炸和用戶篩選信息能力的普遍低下,讓閱讀的心境發生極大變化:焦躁、功利、偏激。甚至有的時候如果閱讀的字數超過2000字(現在微信裡面的訂閱號),如果超過2000字的文章你看不看?很少能夠讀完,可能甚至你點開的慾望都沒有。都成了標題黨,都成了為了幾個關鍵詞去攫取信息的能力。我們的多數讀者用戶也這樣。

 

3. 我們的閱讀平台呢?用戶活躍度是下降的。不僅僅是百度閱讀的問題,可能是Kindle,可能是三大電商平台,或者是圖靈社區,或者其它(平台),都是這個問題。因為優質的作者和內容越來越少,識貨的讀者和他的閱讀耐性越來越少。高高在上、不能夠接地氣、不能推出非常喜聞樂見、不能推出用戶非常感興趣的內容,你光是給一些很高大上的、很哲學的,解決不了剛需。

所以,用戶與平台的關係居然成了這樣,這種關係讓我感覺問題非常大:我們今天還有多少人能讀書?以後還有多少人讀書?

 

二、新平台花樣翻新,舊平台牛逼不起來了

1. 來看一看傳統的出版平台。我們就回到1978年,這一段文字描述得非常好——

1978年「五一勞動節」的購書熱潮:「這天,開門前數小時,王府井新華書店門前已人山人海——一批被解禁的老版中外名著,將正式重印發行。讀者事先從各種渠道探聽到消息,一大早趕來排隊,從十幾歲的孩子到六七十歲的老人,無所謂職業、年齡、性別,人們蜂擁而至。幾個『頑主』模樣的年輕人在維持秩序,他們不是書店的員工,只是路過,見人潮洶湧,主動過來充當『志願者』,他們把秩序維持到書店開門後,才欣然離去。」

改革開放之初,經歷思想禁錮,對書籍的渴求達到了極端的程度。圖書商品短缺而閱讀需求極為旺盛,出版社只要印書就能賣出去,賣出去就賺錢。原知識產權局副局長鮑紅在《風雨與榮光——寫在民營書業30年》一文中提到:

「據起步較早的書商回憶,當時印書就像印鈔票,誰生產的產品多,推到市場上的產品多,誰就能獲得更好的效益,而且基本沒有退貨。」

當時的那種情況如飢似渴,很多人都是在「手抄書」。這種傳統出版的產業鏈,出版社是非常強勢的:前端對應作者,後端對應印刷、發行和讀者各環節。出版社是唯一的壟斷性出版單位,而對印刷廠而言,出版社的訂單決定了作者生存。左手握着內容版權,右手握着印刷訂單。

但是,發生了非常巧妙的變化,短短三十年的時間,現在,做書是死,不做書也是死。出版社又如何?如果《讀庫》張立憲沒有優質的作者和優質內容的集結平台,你覺得《讀庫》能夠活到現在嗎?其他優質的內容到最後能延展到其它的影視平台嗎?現在,我們的書賣不動了,我們經常說我們的書怎麼怎麼牛逼,每個人都會很呵護自己的內容,但你到書店看一看,實體的書店倒了多少?最典型的就是我們今天所在的這條街,以前叫「海淀圖書街」,今天叫「中關村創業大街」。

 

2. PC的出版平台呢?大家可能還記得京東、噹噹的「零元電子書」大戰。從盛大文學的「30省作協主席文學大賽」到「輸送網絡作家進作協」等活動可以看出,網絡運營商對傳統出版內容版權的搶奪手段多種多樣。為什麼要這樣?內容為王。將內容與周邊產業緊密結合,通過版權運營將內容價值最大化。佔據內容版權,然後將內容版權賣給紙質出版、遊戲、影視、動漫、音頻等周邊產業,而傳統出版不過是這個龐大鏈條上的一環。

我是非常喜歡《火影忍者》的,我曾經擔心過有一天岸本齊史一下子被車給撞了,或者來到中國,突然經過一個工地的時候,上面砸下一塊鋼板(他死了)。那這種情況之下,岸本齊史挖了這麼一個大坑誰來填?但是好在今年傳出最好的消息——《火影忍者》連載終於完結了。這就讓我心裡面感到非常的快樂,這讓我看到它後面的產業鏈。岸本齊史的《火影忍者》一直在連載,但它的動畫片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不斷地在延伸。然後還有遊戲,還有一些其它的產業都在跟進,甚至《火影忍者》的一些人物和所有的紀念品都可以做成一個非常好的產業鏈條。傳統出版成為了PC出版時代一個環狀產業鏈上的其中一個小環。

 

3. 新平台裡面最好的,就是移動出版平台。移動出版平台最核心的還是「內容」兩個字。但這個新平台和前面兩個舊平台最大的不同就是——用戶。現在的用戶和以前不一樣,移動時代除了內容為王之外,還有「用戶至上」。用戶想要什麼你知道嗎?用戶的痛點是什麼?這是第二組關係。

 

三、不讓粉絲打賞的平台都是耍流氓

1. 粉絲經濟,這個例子再簡單不過了。吳曉波的《騰訊傳》,我就用一句話來解決這個問題:一個優秀作者一個優質內容會輕易讓我掏錢買書。(他的團隊)搞了一個吳曉波頻道,100天幾十萬粉絲,這都是其次的,關鍵是搞了這個頻道之後,他順勢推出《騰訊傳》,現在熱得要命。

一個優秀的作者寫了一個優秀的內容,那你看不看?你要不要掏錢?這就是粉絲經濟。他作為一個優秀的作者用戶,就有粉絲。我吐個槽,百度閱讀的移動端到現在為止沒有推出作者可以自己登錄,通過手機的移動的模式去查看後台,去了解我今天收到了什麼消息,有多少人評論了我的書,我今天又有了多少收益——沒有打通啊!你們還停留在PC端。你這樣停留下去有什麼意義呢?什麼時候能打通?如果能夠打通,那就解決這個問題了。

 

2. 社群經濟。羅輯思維推了一本書,叫《戰天京》,這本書11月21日在羅輯思維的微信商城上線以後,單日單渠道的銷售一萬冊,這個如果放在現在,我們去任何一個圖書出版社去問,絕對是No.1的戰績。這個《戰天京》究竟是怎麼樣完成社群經濟的?

一個優質內容一個靠譜薦書人就輕易地讓我掏了全價。羅振宇幾十年的積淀,他在央視做製片人的時候很壓抑,那這種情況下怎麼辦呢?他就每天回家好好看書,看的書到了最後他都覺得整個宇宙,我是屬於前幾十名或者前幾百名看書看得最多的人,這個時候他站出來,洋洋灑灑滔滔不絕、思維發散左右逢源,你要跟他說什麼他都給你解決問題,他的思維發散力、他的對接面、他的碰撞出來的火花,甚至到即興發揮的那些東西,真的是讓人很佩服。那麼,這樣的一個靠譜的薦書人再加一個優質內容,那可能這個事情也完成了——這也是一種模式。

 

3. 增值經濟。增值經濟到任何時候都會有。閱讀以外,與作者互動和相見,百度閱讀平台現在做起來了,甚至「催更新」的這個功能已經建起來了,打賞模式為什麼沒有呢?

我寫了一本書叫《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但是我的這個書寫出來之後其中一篇文章讓讀者感覺很爽的時候,他想打賞我,想給我更多的錢,沒有渠道,連我的人都找不到,沒辦法互動,沒辦法相見。那麼,百度閱讀做到現在為止,我的評論內容倒是很多,評論用戶和帖子倒是看到很多,但這些評論能不能變成優質的評論,也就是說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書評呢?沒有看到。為什麼一個閱讀平台沒有一批優質的用戶去做評論呢?

你看大眾點評這個APP裡面,你去翻,有好多五星的用戶,很牛逼,五星的用戶他的權重很高,因為我做餐飲的,到了最後我們就被這些五星級的用戶左右過去,我就找到大眾點評的客戶經理,我說,這樣,你們把這些用戶全部給我找到,我請他們過來免費在我成都盡膳餐飲的火鍋店裡面吃一頓,我把這幫人像爺一樣的伺候好,那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這是什麼樣的概念呢?也就是說,書評是要建立一個用戶的評價體系,在這個評價體系裡面他能夠達到一個標準,就是除了我們這些專業的薦書人之外,還有一些從喜歡這本書或者喜歡讀書這個角度出發,引領他在這個生態裡面完成一個非常重要的一環。

 

現在已經到了紙質書成為稀缺產品的時代。未來的模式就是:書出出來,就可能是一種電子形式,到最後你覺得這個書有收藏價值,甚至可能會產生更大的社會效應價值,你才會出紙質的——這才是正確的移動時代的模式。現在如果還要先去出紙質的書,那我覺得沒有被這個社會、沒有被移動時代檢驗。這個時代內容的檢驗是另外一種方式。如果這一點都還沒有搞清楚,那可能你有收藏癖,或者說你就是往最後一個環節去走的,那你就脫離了最基本的一些需要,這是不對的。演講和培訓呢,咨詢和智庫這些東西呢,因為在某一行可以出一本書的人一定是專家,不是專家他也專門花了很多的時間去研究這個東西,那我們閱讀平台能不能夠建立一個非常簡單的模式,左手是我們的作者用戶,右手是我們的讀者用戶,中間是非常優質的內容和非常良好的交互生態,這樣的一個情況之下我們去推進百度閱讀的發展。

可能2015年的情況和2014年就不一樣。雖然發展的很快,但是我覺得仍然不滿意,因為還有太多的問題和一些簡單的功能都沒有實現,交互這一塊是非常大的問題。這就是我的一些想法。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閱讀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我們要超越閱讀的概念,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閱讀。現在獲取信息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只是讀,用眼睛在看,用大腦在思考;那現在我們是用各種感官去體驗和獲取信息,最重要的一種感覺就是美好,我們現在把時間浪費在這些美好的事物上,去追求一些極致的體驗,我覺得是非常好的。閱讀對於我們來說非常的重要,古人有句話講:三日不讀書,其面目可憎。千萬不要成為這樣,我希望在座的每個人都變得非常帥、非常漂亮。

 

李燕和他的小夥伴對大家開放的微信公眾號:天方燕談(ID:tianfangyantan)。

 


 移動閱讀時代,如何躺着賺讀者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