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的圖片搜尋結果

(網上圖片)

早前美國民主黨希拉莉和共和黨特朗普首場總統辯論結束,一個是在政壇界打滾多年的老油條希拉莉,一個是口不擇言、我行我素的特朗普。是次辯論破天荒於facebook、Twitter及Snapchat進行同步直播。事後大多民調顯示希拉莉會勝出。美國主流傳媒,如CNN民調顯示,超過六成觀眾認為希拉莉表現較佳,而特朗普則只有27%。

然而,希拉莉的勝算,真有民調顯示的那麼高嗎?未必。因在社交網絡世界剛好相反,特朗普在facebook和Twitter的社交平台獲得的關注數量,均超出希拉莉。他在兩個平台同樣擁有過千萬粉絲,狂人平日在Twitter發言轉載次數極高,單單在5月11日至31日期間,其Twitter轉發次數已經接近6,000次,但同一時期,希拉莉則只有1,500次。除了本身常與網民互動外,其中一個能引起廣大網民關注的原因,相信是特朗普發言內容夠爆、又會爆seed;研究指出,極端的意見容易引來大量網民注意、有利於網上傳播、即所謂呃like,所以網絡世界「標題黨」處處可見。

譬如在首場電視辯論,特朗普經常留下出位金句:「你知道嗎?我的判斷力更好,我的脾氣也遠比她(希拉莉)好……我覺得我最強的本錢正是我的脾氣。我有可獲勝的脾氣,我知道怎樣取勝,她不懂。」、「讓我告訴你們,希拉莉有經驗,但那些都是『糟糕的經驗』。」當希拉莉質疑他瞞稅時,特朗普更公開挑戰對手:「當她(希拉莉)公開她刪掉的那3.3萬封電郵,我就會不顧我律師意願,公佈我的報稅資料!」真的語不驚人死不休!

自從社交媒體盛行後,選舉候選人便經常爆seed,務求博取網民關注。由於網上傳播特質與大氣電波不同,不夠爆往往等於無人講。在網絡社會,議題辯論的質素和深度反而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煽動情緒、吸引大量網民眼球、呃「Like」和轉貼的數量以增加知名度。看看香港立法會選舉,便是最佳例子。看看「劉小麗打怪獸──叠聲怪梁美芬帶頭破壞香港法治」、「九東有線電視論壇:黃洋達力數飯民人力社民連出賣抗爭者惡行」,娛樂性遠比邏輯論述重要。

在競選論壇的報道字眼上,傳媒需要選用俗語來吸引讀者,俗稱「Spicing」(加調味料的意思),例如以「K.O.」一詞來報道誰的辯論更勝一籌。可見對比起傳統媒體對用字及語調嚴格執行的態度,採用較「騎呢」的字眼,更能獲得較多網民的轉發。以美國總統奧巴馬為例,2008年度角逐民主黨黨內初選時,起初寂寂無聞,無論知名度或支持率遠遠不及希拉莉,他就是經常在facebook等社交網站上發表公開演講,逐漸累積人氣,甚至募集到5億多美元的競選經費,很大原因要歸功於facebook;奧巴馬積極進行網上推廣,希拉莉卻仍集中在傳統電視廣告上,事後孔明們覆盤時說,希拉莉八年前在初選爆冷輸給奧巴馬,是輕視了社交媒體的成功——大家都知道,美國的總統競選其實是鬥燒銀紙的競技。

八年過去,比起當年,現今社交網站戰場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選舉候選人在網絡上的表現對選舉結果絕對有一定的影響力。今屆選舉,特朗普和希拉莉均在Snapchat、facebook、Twitter加重不少宣傳花費,謀求增取更高曝光率及人氣,希拉莉也沒有重蹈八年前的覆轍,在社交媒體上加重注碼,雖然在facebook及Twitter的投資較特朗普弱,惟她在新興社交平台Snapchat,卻玩得出神入化,全力博取年輕人一票。

在知識分子和公關團隊眼中,無疑希拉莉看來做得不錯、理性、對很多政策都熟悉、有「總統格」,但在美國人眼中,特別是熟悉網絡世界的年輕人、滿肚苦水的網民眼中,一個總統的領導能力真的比宣洩自己的情緒重要嗎?這就是困擾希拉莉的問題,年輕選民唔buy傳統價值。可以說假如未來希拉莉贏盡三場辯論,最後卻仍輸給特朗普,那麼這次選戰,足可證明所謂的西方最優良直接民主政治,已經全面讓位給民粹式一人一句的口水戰。

無謂君
https://www.facebook.com/wuweilord


 美國大選在網絡民粹化?

 https://www.facebook.com/wuweil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