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9日 AM 730《鈺成其事》

香港缺乏政治人才,更沒有政治領袖,這是眾所公認的。

政治領袖要有政治理念,堅持清晰的價值標準,知道何事應為、何事不應為;有政治智慧,懂得審時度勢,辨別何事可為、何事不可為;有政治技巧,能夠爭取支持,化解阻力,凝聚共識;有政治魅力,贏得人們敬佩、信任和擁戴。
香港有精明的商界奇才、懂行的專業精英和幹練的政府官員,就是沒有政治領袖。

我曾聽過一位政治學者說,中央政府不願意看到香港有政治領袖,因為假如香港出了一個有能力、得人心的政治領袖,萬一中央政府駕馭不了,他便可能成為威脅「一國兩制」的心腹之患。

我無法知道中央政府是否真的有這種想法。不過我相信,在回歸前後,主管香港事務的中央官員,的確認為香港不需要政治領袖。英國人管治下的香港能夠維持繁榮穩定,從來不是靠政治領袖。倫敦派來的香港總督,除了最後一任之外,都是公務員而不是政客;總督以下的政府官員,不論大小,全部都是「政治中立」的公務員。在政府以外,或許不時會有政治人物出來「搞事」,製造一些麻煩,但從來沒有能夠動搖港英政府的管治。既然「公務員治港」已證明十分有效,還要政治領袖做甚麼?

誰知回歸不到五年,特區政府的管治便遇到困難。一上任便叫大家少搞政治多幹實事的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發現單靠「政治中立」的公務員隊伍,無法推行任何在社會上有爭議的公共政策。他需要一個「問責團隊」,協助他處理推行政策時遇到的政治矛盾。於是,董建華在連任第二屆行政長官時,便推出「主要官員問責制」,把所有司局長從公務員系統裡抽出來,改為「政治委任」的職位;「公務員治港」的時代宣告結束。

政治委任制度已實行了十多年,並且在曾蔭權任行政長官時進一步發展,增設了副局長和政治助理兩個層次。然而,特區政府處理社會矛盾的政治水平未見提高,推動政策的政治能量未見加強。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特區政府始終缺乏一個具有共同政治理念、準確掌握社會脈搏、善於爭取民意的管治團隊。
這是一個政治團隊。沒有政治領袖,怎可能組成政治團隊?

(完)

本文由作者授權,從 http://tsingyoksing.hk/ 轉載


 政治領袖(曾鈺成)